menu
習慣文青

專訪台灣演員王淨:電影像毒 喘息於虛實之間

聽說王淨喜歡擺搞怪的動作,於是邀請她來點怪奇的,她瞪大眼睛、蓋着半邊嘴問道:「吓!香港的朋友會喜歡這些嗎?」裡頭明明藏着個鬼靈精,但要展露時也難免有點小擔心。出道至今,她不時都和一個沒答案的問題在糾纏──觀眾會否喜歡角色以外的王淨呢?還是只是《人選之人—造浪者》的張亞靜、《返校》的方芮欣、《瀑布》的王靜,或是《月老》的黃文姿呢?「比如你喜歡方芮欣,但王淨不是方芮欣。如果當你們知道王淨就只是王淨,一個平凡又無聊的人的時候,你們還會喜歡我嗎?」這種心態,她把部分歸因於自身的不自信,餘下的,想必和她對本業的專注,以及行業的本質有關。

花時間和角色相知相交

把「演員」的定義去蕪存菁,即是扮演某個角色的人。一個活生生的人,去演繹他人的生命,或是展開虛構的歷險,當中卻要動用到演員的真實情感。王淨會花上不少時間和角色相知、相交,在電影完成後總會理順相處的種種,用文字寫一篇道別兼感謝信。但告別這回事,永遠是難以學懂的,或是要花上非常長的時間,儘管《返校》於2019年上映,她還是覺得方芮欣尚在。「我覺得演戲常常會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我有時候分不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演戲時明明那些情感很真,可是殺青之後你們卻叫我把情感放下。電影像毒,明明知道它很痛苦,可是你又很愛它,於是我沒辦法完全去享受表演,因為沒辦法在要分開的時候分開。」只要和其表演相關的事,她都看得很認真。

每天總有些事情值得你記錄下來


王淨和大多女演員的分別,是她是個真正的文字人,愛看書,甚至曾經出版過著作。15歲在美國留學時以筆名「菌菌」,寫了為母親人生幸福打氣的《芭樂愛情》,寧可要芭樂,也不願談一場毫無溫度的戀愛;兩年後再有《蟑螂哲學》面世。她留意到台灣前陣子又有好幾家書店倒了,她選擇相信是讀者們開始轉讀電子書,而並非放棄閱讀,畢竟無論路標還是餐牌,文字都散落在生活的每一寸。閱讀是她的喜好,特別是小說,小說一部分的個性和劇本的基因類同,而為了避免喪失消化劇本的能力,沒事時她都捧着書在看。同時,她還有動筆寫日記的習慣,寫着寫着就四年了:「每天總有些事情值得你記錄下來。再平凡無奇的一天,你也可以寫下:『今天就是平凡的一天。』我是個很念舊的人,時不時都會回看,兩年前的今天我在幹嘛,三年前的今天我因為工作挫折而很傷心,現在會因為已經渡過了,所以會感到開心。回顧的過程裡也許會想到令你遺憾的事,但那怎樣都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演員還是個血肉之軀

在卸去精緻妝容後,演員還是個血肉之軀,也會平淡度日,並非每天都尋求要登上娛樂雜誌封面的爆點。王淨最近看的書是鹽谷真實子的《雞蛋出走日記》,整本書都由插畫和小量文字組成:「裡面講的都很日常,把我們人類比喻為一顆雞蛋,有時候很厭世,但很多時候都很可愛、很療癒,看着就有種反樸歸真的感覺。」如果擺那些高級表情太久了,不妨來點放鬆的、搞怪的,甚至像顆雞蛋般躺下來,也無不可。

撰文:陳菁 @chanching_archive
攝影:禮行 @hiavmy
圖片:電影劇照

Tags : 習慣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