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健康

怕生病,也是一種病。

【發現自我・我好不好】

Megan,女性。不見其人,只聞其聲都感覺到是半個女強人。她不只是女強人,還是一個提倡健康生活的女強人。Megan不單對工作有要求,連對生活細節亦非常著緊。喝的水要經一定程度的過濾,吃的菜要最新鮮。閒時留意各式各樣的健康資訊,每隔三五七日就會收到傳來的「健康生活秘笈」。年年做足身體檢查,見醫生多過見一班好姊妹,堪稱是一班都市病友中的「健康達人」。

達人也有倒下的一天,Megan開始覺得自己出問題。看遍了中醫、西醫、專科醫生,由頭到腳趾尾檢查一遍都不知所為何事。Megan不斷求診,由屋邨醫生到大國手都發現不到身體出現任何問題。醫生診斷出來的答案,對Megan來說只是一個問號,千千萬萬個想法同懷疑在心中萌生,打轉又打轉。她會說:「我明明成身都有事,個醫生check唔到!」

直到最後一著,出動心理醫生。醫生寫下「疑病症」三個字,Megan才開始發現自己原來真的生病了,是一種「心病」。

其實「疑病症」屬於情緒病,成因方面非常複雜,醫學界暫時未有統一結論。根據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小姐所講,其實生理和心理因素兩者都會影響病發率。有一些病人因為遺傳基因問題,比較容易患上這個病。普遍心理醫生就認為患者只要持續六個月因身體狀況而擔心,經診斷後生理上沒大礙,仍然四處尋醫,繼而抑鬱,基本上可以斷症為「疑病症」。

「疑病症」最明顯的病徵就是「雞蛋裡挑骨頭」。縱使求醫,但對醫生所講仍然深疑不信,不斷從細節中懷疑醫生診症能力。有一些病人更會花費大量金錢專程拜訪城中名醫,希望藉名醫的聲譽消除質疑。而診費更造成經濟壓力,憂慮加劇,形成惡性循環。病者更會經常將自己身上的小毛病不斷誇大,自行斷症為各式各樣的危疾。

在健康主義大行其道的香港,注意身體健康是一件少不免的事。但當對身體專注度傾斜一邊的時候,事情往往走到極端化。極端化的背後,很多患者都源於害怕生病帶來的問題﹐例如:生病會失去收入、做成家人困擾和負擔等等才引發成「疑病症」。

情緒問題,單靠藥物只會「治標不治本」,家人的開解才是根治問題的最佳「藥方」。

為此我們歸納了以下方法,得出「疑病症」的藥方:

  1. 每天關心他們一次,不要挑戰他們的想法,要表示理解及接納
    ﹙需要得到對方信任,關係惡化只會加劇病情﹚
  2. 然後每天引導他們一次:回想過去身體狀況如今一樣,其實並無大礙
  3. 嚴重者需要家人陪伴作認知行為治療,由心理醫生及專業人士作評估

以上處方雖則簡單,理解容易實行難,但無可比擬的是家人的接納,這比任何藥物來得更重要。再大的病,每天做多一點點,也有戰勝的機會。

資料提供:藍天心理諮詢中心鄒凱詩小姐

Tags : 習慣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