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睡前一本書

由破廢到活化的耐人尋味《空城記 我城廢墟遊記》

活化這個議題,永遠都無法有完美的答案。有人建議香港仿效英國盛行的活化方法,保留外牆,裡頭就是摩登世界。如此處理總有人嫌棄不夠原汁原味,要把舊日樓宇提升至滿足現今樓宇的安全標準,好讓人能安全地遊走,又要有大量割捨。總有一群喜愛原味的人,在工程開展前,把當刻的原貌記下,儘管「廢」,但美。

遊走和記錄了九個我城的廢墟

在Eric Liu和Johnny Li所合著的《空城記 我城廢墟遊記》裡,有種奇幻的視覺,甚至在擁有和失去中有種認知錯亂之感。「這裡曾經是這樣的嗎?」遊走和記錄了九個我城的廢墟,再加上兩個他城的遺址,以中環街市作開章,顯然是明智不過的。儘管中環街市如何變樣,仍難忘攝影大師何藩以黑白底片所紀錄的力量和流動,在「中央市場」的人穿著唐裝、挑著擔子,或是幾歲的大姐背著數月大的小妹,只看照片,已知其聲。《空城記》中的是2016年的中環街市,仍有完整的生果店店框,檔位仍能看見層架。記得首次到訪翻新後的街市,儘管尚未有過多商業分子進駐,仍覺得在古蹟保留上顯得支離破碎,難以想像舊日面貌,到某次因足球賽而放置巨型足球裝置更是震撼眼球。《空城記》也許多少能填補疑惑,甚至一點遺憾。

廢墟的轉世命運

遊廢墟不單是看建築,記錄前人生活足跡的物品,那些未能被證實的傳說,也能一一用肉眼直視。除了中環街市,還有八鄉吳家村的客家大宅江夏圍、改建為過渡性房屋「樂屋」的前荃灣信義學校,甚至有長年被靈異傳聞纏繞的金茂坪戲院。到訪廢墟,Johnny Li 提醒大家要 Don’t take anything, don’t break anything,但當然除了拍照,也要做足歷史功課,對場地才是真正的尊重。

廢墟如何由盛轉衰,或是在衰落後能在盡量保留原貌下轉化為有意義的建築,或是不失古典雅緻的模樣,也許是每座廢墟均由心期望的轉世命運。

《空城記 我城廢墟遊記》Eric Liu、Johnny Li 蜂鳥出版

撰文:陳菁 @chanching_archive
圖片:蜂鳥出版

Tags : 習慣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