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香港再造

其實,環保為何不能美感為先?

這個下午,回到香港理工大學找社區設計師Kay Chan。Kay Chan是「社區好日子」創辦人,此前是KaCaMa設計工作室的創辦人之一。最近,她在母校參與製作一個關於社區設計的tool kit,經常出入賽馬會創新樓。地下的設計展館曾經放了她和拍檔用廢棄廣告橫額造的燈具,而我們坐下來聊天的地方,旁邊剛巧有KaCaMa設計、至今仍然有售的蛋殼蠟燭。

「設計的過程很直接。當時我們完成了King(現理大設計學院副院長蕭競聰)的展覽,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主動聯絡我們談合作,剛好附近是雅膳坊,於是整個設計系統就很完整了。庇護工場的學員去飯堂打蛋取蛋殼,回去洗淨造蠟燭。」

「蛋殼蠟燭」是非常成功的本土創作,且是能夠銷售至海外的香港再造設計品。Kay表示這個產品在外國比較受歡迎。

升級再造就是永續設計
談升級再造,筆者第一時間就想起Kay Chan陳韻淇——香港地的「升級再造」和她有份成立的 「KaCaMa」都是在相若的時間出現。當年,在理工大學修讀設計的Kay與同學兼後來的KaCaMa設計工作室合伙人用廢棄廣告橫額製成「Living Pixel」燈具。原本的設計功課,成為學校後來積極推廣的產品。顯而易見是upcycling的設計,但當時「升級再造」四個字還未出現於她的字典裡。「我們讀的那科是永續產品設計,學習甚麼是永續,以及在整個設計過程思考永續,從選材至製作過程,由銷售到運輸。」因為Living Pixel的成功,她和拍檔就想:「何不繼續以這個方式做設計呢?」

Living Pixel本身是Kay與同學的一份功課,而理工設計學院認為可以發展成一個產品。

如是者,他們在2011年成立了KaCaMa Design Lab,繼續用廣告橫額造燈、聖雅各的庇護工場學員繼續收集蛋殼、研究用廚餘製作衣服染料、用PET膠樽碎粒填滿咕?套。她與拍檔設計的作品,美感為先得讓人遺忘了環保、減廢等關鍵詞。「很多人誤會upcycling是單調、不好看的東西,但其實upcycling有很多不同的演繹,造出來的不只是幾樣東西。設計當然要美觀實用,而upcycling 其實是一種手法以達到這個目標。」

垃圾回收公司回收水樽和酒樽所得的聚丙烯水樽蓋,普遍會被要求拆除和丟棄,相比塑料水樽瓶身較難被重用。於是KaCaMa與仁愛堂合作,把打碎的塑膠樽蓋用作家具填充物。每一個PP Capsule坐墊用了多達4000個膠樽蓋。(相片來源:KaCaMa官方網站

設計就是為了改善社區
她相信「升級再造」是一種設計手法,而且是以永續為出發點,改善社區和公共空間為終點。所以被問到最滿意的作品,她說去年為「舊竹再造」展覽製作的傢俱義肢是其中之一。「舊竹再造」是去年環保署與執嘢合作策劃的綠色年宵項目,嘗試發掘方法善用年宵過後剩餘的舊竹。近年熱衷於社區設計的她,自然而然想用這些近在咫尺的材料改善社區。當時,她亦與合舍經營社區維修服務,用舊竹修理社區上隨處可見的椅子,變成理所當然的事。

為了「舊竹製造」展覽,Kay 在街上找到兩張殘缺不全的椅子,再以舊竹修補。她憶述當時的製作前期有一段小插曲:她在街上看到一張只用尼龍繩當作靠背的「爛櫈」,正等待貨車來把櫈送走的時候,出現了一位伯伯想把她的櫈拿去附近的公園裡用。最後,她總算成功說服了伯伯「另尋別櫈」,但更重要的是讓他知道她想做的事情一點也不離地:「那時我才覺得安裝傢俱義肢是沒有錯的,公園裡真的有很多『阿叔』坐在這些櫈上看馬經、聊天,他們真的會用的。」

Kay用開竹器把一根根的舊竹分解成竹篾,然後為爛櫈加上靠背。展覽結束後,舊椅回到街上給阿伯使用。

另一根竹成為這張木櫈的義肢。

儘管她是香港升級再造設計領域的要員之一,但是Kay相信升級再造的宗旨,不只得升級再造這種方法。目前的她不再專注於產品設計的領域,反而以upcycling的手法從事社區設計,同時她認為現今的upcycling跟以往很不同。「Upcycling的宗旨是重用物料和重整資源分佈,把它們重新放在合適的地方。它只是其中一種重用物料的方法,目的是達至永續,而永續當中還有Repair和Reuse等很多領域。例如Fashion Clinic 修補衣物,有人用金繼賦予美學,這些好似不是、但其實也算是upcycling。我們不再傳統地把一些東西變成另一樣東西,而且發掘了很多不同的alternatives去達到減廢環保的目的,我覺得現在頗精彩的。」

攝影:Kav Lai、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前往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