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圖.城.記

他在港深邊境放牛

他在70年代買了五頭牛,開始每天沿著梧桐河放牛養牛的生活。他在70年代買了五頭牛,開始每天沿著梧桐河放牛養牛的生活。

上水梧桐河邊,每天下午,三四十隻牛總會定時出現,沿河踱步,在東江水管旁的樹林邊吃草,一個阿伯拿著一條樹枝,踏著單車,趕著牛群沿河前行。

在這上水河邊,阿伯是數十年的放牛人。他姓胡,今年75歲,早年他在順德農村跟家人一起養牛種菜,1966年,23歲的他從順德偷渡來港,半年後就遇上六七暴動,不過他沒怨言。「起碼在香港有得食有的住,在內地食都無得食。」他先在九龍做工人,後來到了農場養魚,70年代開始,他離開了農場,一個人買了五頭牛,像小時候一樣,開始每天沿著梧桐河放牛養牛。

圖說:上水東江水管近年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到此取景,水管旁的草地也是牛群喜歡的覓食之地。

圖說:每天近日落時分,吃飽的牛群會慢慢沿路回家,胡伯踏著單車緩緩尾隨。

胡伯説,早年養牛收入還不錯,很多鄉村都會買牛來做宴席,後來政府加強監管,實行中央屠宰,再加上內地浩浩蕩蕩的供港活牛,胡伯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收入大減。現在,他選擇把牛主要出售給穆斯林。他説自己養的牛只吃草不吃飼料,一隻牛養到兩歲才賣,但目前一年只售出七八隻牛,一隻售價一萬多元,一年下來,收入微薄。

梧桐河彎彎曲曲,一路奔向上水北部,最終匯入深圳河,河的另一邊,深圳高樓正拔地而起。胡伯不愛說話,任由風景變換,只默默守著他一個人的放牛生活。

圖說:吃草的牛每天都會見到在羅湖與上水之間往來的港鐵班車,伴隨著城市化,草地越來越少,牛群的覓食之地,也離城市越來越近。

圖說:梧桐河邊的一幅大草地是牛群吃草的最後一站,每到這時,胡伯就坐在一旁跟附近居民海闊天空地談天,任由牛群吃個飽。

圖說:牛正在河邊的草地覓食。

圖說:牛正在河邊的草地覓食。

圖說:四十頭牛橫過梧桐河的橋浩蕩回家,留下香港少見的鄉郊景致。

圖就:牛群不太害怕陌生人,人走近了,他們也安然自得。

圖就:牛群不太害怕陌生人,人走近了,他們也安然自得。

圖說:今年75歲的胡伯憑靠一聲呼喝、一枝樹枝,就足以放牧四十頭牛。他説現在收入每況愈下,自己到底會放牛到哪一天?他也說不清楚。

Tags : 好地方
 
前往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