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見面

People Drawing People 一場畫臉的聚會

在日復一日的勞碌生活中,你何時曾經好好坐下來,觀察別人的一張臉龐?來自英國倫敦的Simon Macdonald四年前在聚會網站The Meetup開始舉辦了「People Drawing People」,顧名思義,這是一場陌生人畫著陌生人的聚會。

走過車水馬龍的時代廣場,穿過熙來攘往的鵝頸橋,到灣仔與銅鑼灣交界的一間樓上Cafe,甫推門進去已經感受到一片寧靜。 一個方圓數百呎的小店內,正有約十人低著頭畫畫,角落裡的Simon抬起頭,招手叫彷彿打擾了甚麼的我坐下來。

Simon出生於英國倫敦,十年前定居香港,目前在一間小學任職英文老師。數年前,他到聚會網站The Meetup開始了這個「People Drawing People」的活動,到目前他已經另有兩個類似群組,分別名為「People Sketch」與「Face to Face」,會員共過千人,舉辦了好幾百場聚會。現時每星期均會有兩次畫畫聚會分別為於尖沙咀與銅鑼灣,網站上寫明,任何人均何免費參加,只需要出席,買杯飲料,坐下,拿起你的畫具,然後開始畫畫。

臉孔的獨特故事


來到、坐下、畫人、與被畫。

Simon說他自小喜歡畫人、尤其是人的臉部。幼時父母帶他去藝廊及畫展,他總是被人像畫吸引。「臉是獨特的,每個人的臉都不盡一樣,當中可以看到許多故事。」Simon說。他笑認自己生活中,就是喜歡盯著別人臉孔看的人,「平時你很難有機會看著別人的臉,而畫畫正好讓你靜靜的觀察別人,而不帶任何審判的意味。」他曾於香港參加過類似的活動,深受吸引,但活動無以為繼,因而他毅然決定自己組織起來,便堅持到現在,他笑說有很多來自外地的參加者,參與後均稱要回到自己國家繼續這項活動。

於People Drawing People活動開初,大家不過只是坐下來,畫著同樣低頭作畫的對方,沒有模特兒。因為Simon認為,平常的畫者與被畫者之間,有一種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他更想達到的的是參與者地位平等,一起享受畫畫的快樂。現在為了大家有更多機會仔細觀察別人的臉,如參加者願意的話,大家將會淪流當十五分鐘的模特兒。畫與被畫,如此公平。

香港彈丸之地,我問Simon,他所認識的倫敦是否和香港一樣,在地鐵中大家都竭力避開他人的視線。Simon笑著說是,城市都是這樣,科技發達,大家都埋首於手機之中,盡可能的隔絕外界。「平時生活中,你很難要求每個人都面對面,人太多了,這樣大家會無法承受的。」但他不認為人就因而變得討厭社交,「大家拿著電話,也同樣在進行虛擬的溝通。」但People Drawing People想做到的,是讓大家坐下來放鬆的觀察他人臉龐,靜靜作畫之時,同樣無聲地結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人臉千百種 連結中互相學習

 

正如人的臉孔千百種,人的獨特亦體現於畫畫風格上。參加者來自五湖四海,有來自歐洲、南韓、中國內地及香港本地的參加者,背景、衣著、膚色都那麼不一樣,但坐下來安靜畫畫卻是非常和諧。Simon認為這樣的聚會,透過觀察大家不同的作畫技巧,同樣可以促進藝術上的交流。的確,十個人裡面,有人以油畫方式作畫,有人用水彩、有人用Ipad和Apple Pencil作畫,就算同樣以紙和筆,風格都極不相同。事後一堆畫作並排,馬上就引來討論:「你是做動畫設計的嗎?你的風格很特別。」

來自南韓的Ian是活動常客:「因為每個人的臉孔的特徵都完全不一樣,我喜歡看看各種人的五官有何不一樣,人的臉同樣亦有更多感情,比起物件,人的感情會顯示故事及性格,我喜歡這些故事。」來自內地的Emily則認為,「這個活動大家很友善,也很自由,」她喜歡畫臉的挑戰性,「有些人看起來很好畫,但實際上很難,你以為那些特徵很明顯,原來很難用畫筆去表達。」

Simon作為小學教師、同時亦育有兩名孩子,他認為香港小孩同天下小孩一樣可愛好動,不過亦覺得香港孩子很極端,一是極度乖巧、敬畏長輩,一是非常頑皮,並不受控。於香港來說,藝術並非最有「錢途」,許多學生也許熱愛畫畫,但最後卻屈服於體制之中,Simon說他自己有過同樣經歷。成長期間即使熱愛藝術,也經常在藝術學校受到挫折,幸而他父母非常支持他及認可他的能力,令他一直沒有失去對畫畫的興趣及信心。

因而People Drawing People在網站上早已寫明,「歡迎新手及高手參加,成果並非最重要,即使是畢卡索也會有失敗的時候,重要的是你畫、然後認識別人。」Simon說,「畫畫可以是一個技術,但同樣可以是一種習慣,Just Keep Doing。」

活動結束後,看著大家滿足欣賞別人及自己畫作並談笑風生的時候,我想也許見面和畫畫一樣,Keep Doing就好了吧。

作者簡介:
黃文萱 – 致力成為一個無法用寥寥數字可以簡介的人。

攝影:黃文萱

 
前往下一篇文章  陌生人,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