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週末外出

水口泥灘賞蜆去

童年的記憶,都離不開玩樂的情境;這些遊玩的記憶,也離不開「摸蜆」。

奇怪的是,在今日越發豐富多姿的消閒娛樂中,「摸蜆」這活動竟是歷久不衰。每逢潮退的假日,香港各處的泥灘總是擠滿遊人,齊齊「摸蜆」。

水口的天空

image

位於大嶼山南面的水口,擁有香港其中一片最廣闊的泥灘,是熱門的「摸蜆」地。在潮間帶上,可發現多種生物,如:蜆、彈塗魚和蟹等;如季節適合的話,還有機會踫上被稱為活化石的馬蹄蟹。

田野間的村徑

image

水口泥灘鄰近水口村,容易到達:在嶼南道水口村公所下車後,走至馬路對面的士多,踏上士多後方的小徑,接上水泥徑。穿越一片蔥綠的廢田後,再拐個彎,便會抵達泥灘。潮水大退之時,此處與離泥灘盡處之間,仍有一段長長的距離。這時真正的步行才剛剛開始呢。

一片青綠

image

朝海中心方向漫步,沿途都是一彎又一彎給海浪沖積而成的波浪狀小丘。在海水與泥灘接壤的邊緣,遊人聚集。他們或低頭搜索,或蹲身挖掘,身旁都是一桶子,一盤子的蜆;泥灘上滿佈一個一個地洞,到處都是翻土的痕跡。

蜆類屬於濾食性生物,以浮游生物為食。有研究指一顆成年的蜆每天可過濾逾150公升的海水。牠們攝食時,也會同時過濾海中有毒的藻類及化學物質,大大改善水質;同時牠們也是鳥類,魚類等生物的食物來源。

個人的消遣行為,也許看來沒甚麼大不了;但若然數百遊人在短時間內同時「摸蜆」,對環境的傷害卻是災難性的。

我們「摸」回家的蜆,就煮個菜,飽餐一頓而已。若把牠們留在原地,一方面教導孩子認識我們的土地,上一堂充實的通識課;另一方面可讓生態環境得以持續;最重要的,是讓下一代都可擁有這片物種多樣的泥灘與潔淨的海灣。

潮退時遺下的波浪狀小丘
image

Take Nothing but Pictures. 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
我們在泥灘上留下的,就該只有足印。

圖/文:OasisTrek

立即 Follow「好集慣」 Facebook每天發掘更多好習慣!

Tags : 習慣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