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綠

本地動物托兒所 嘉道理農場

大自然孕育萬物,人類、動物和植物,各式生靈在她的守護下安居。然而人與大自然共存的最理想情況,並不時常出現。因為一己私慾,人類非法飼養野生動物、走私、販賣。非本地原生動物因而流落到香港,牠們有的會被轉介和移交到嘉道理農場,這裏便成為牠們新的家。嘉道理農場還收留了意外受傷,痊癒後失去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動物,或年幼失怙、無家可歸的動物小孤雛。牠們走過陰霾,在動物護理員的細心照顧下成長,成為園內的動物大使。這裏,儼然是本地的動物托兒所。

嘉道理農場位於大帽山北坡,橫跨大埔和元朗區,現時是動植物保育和教育中心。園內住了超過400隻動物,橫跨不同物種,包括龜、貓頭鷹、果子狸、豹貓、赤麂、巨蜥和獼猴等等。這裏的每隻動物都有自己的過去、身世與故事。這天,動物督導員Trevor和護理員阿Joe便帶著我們探望,娓娓道來牠們的日常。

阿Joe正在清潔水巨蜥居住的場區。

若說嘉道理農場是動物托兒所,護理員們便是牠們的保姆。每天早上,護理員們都會先檢查動物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然後開館讓市民進園參觀。到了下午,便會為牠們準備相應的餐膳、清潔場區。即使無法野放,都希望盡量讓牠們的生活貼近自然,是他們經常掛在口邊的事。他們會模擬大自然真實環境,將性格相合的巨蜥和陸龜一起混養。餵食時也用了一些特別方法,訓練巨蜥的覓食本能。例如餵巨蜥雞蛋時,會把雞蛋放在場區不同位置,讓他們自己找尋。又或者用鐵架吊起生肉晃動,巨蜥要跳起或爬,才能捉到「獵物」。當巨蜥咬住生肉的時候,會與牠抗衡,刺激牠們自己獵食的本能。

跟水巨蜥一起混養的其中一隻亞洲棕龜Emy,便是2003年一宗大型走私案一萬隻龜中唯一倖存下來的動物。

即使是相同品種,每隻動物,都有不同性格,需要小心觀察、大膽嘗試,獼猴便是絕佳的例子。牠們有的溫柔、有的好動、有的暴躁,每當有新獼猴加入,一開始都要先隔住個籠,讓牠們互相認識,觀察反應。看不見彼此,只是聽到對方聲音,聞到對方氣味。一段時間後便拿開木板,讓雙方覺察大家的存在,再到隔著籠子接觸。直到牠們開始以獼猴「語言」溝通鳴叫,便成功了一大半。

園內原本住了五隻獼猴,不久前,在園內住了20多年的34歲獼猴爺爺「肥仔」離世,護理員們將肥仔帶回場區,讓其他獼猴望最後一眼,好好道別。待牠們在肥仔身邊睡了一會兒,替牠理一理毛後,才把肥仔搬走。這舉動也是為了照顧牠們的精神狀態,認知肥仔的離去,否則同伴忽然消失不再回來,便會對牠們的心理造成負擔。

Trevor總說,你的付出,便是牠們的生活。我們或許不能像護理員般看護有需要的野生動物成長。但遇上時,至少能不打擾,還牠們安寧,讓牠們能真正的活在自然,是我們能夠做好的事。

撰文:Ali @ali.ve.er
攝影:Tay 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