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發現

中年危機變青年危機

以往說起中年危機,大多是說人到50、60歲,事業再沒有突破,臨近退休;子女也開始長大,人生愈來愈無所事事,不知如何走下去。在美國,有心理學家指出踏入二十一世紀,中年危機發生的時間愈來愈早,在30、40歲時已出現,你可曾有相同感覺?

提前達成目標

「我是一個矽谷電腦工程師,早在三十多歲已找到足夠的金錢退休,也不打算生小孩子,平時只愛打機;現在生活就是營營役役工作,工餘時間打機;沒有什麼人生目標。」其中一個研究的受訪者說。
細心思考以上的個案,便很容易明白「青年危機」是什麼一回事——在家庭成長方面(以美國為例,但放諸四海皆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多美國人在三十歲時還與父母同住,之後成家立室,便努力工作賺錢養妻活兒,買車買樓,與小孩子一起成長,到了50、60歲經濟穩定了,便出現中年危機。
而來到二十一世紀,所有事像提前達成目標;不少人二、三十歲已搬出來住,收入也穩定(或懂得投資),早早找到足夠的金錢,生活無憂;而這一代人也不追求結婚生仔(生育率愈來愈低),生活沒了目標和方向,便不知人生如何走下去了。

地球好危險

另外,跟中年危機比較,「青年危機」還有一個獨特的因素:「地球好危險」!上一代人成長時正值美國發展的「黃金期」,機會處處,人們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充滿希望,活得積極,也相信人可改變命運。相反,新一代出生後生活很安穩,像是沒有什麼追求,但另一方面他們關心的議題和目光更遠大:氣候變化、地緣政治,甚至一場肺炎世紀大疫症,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但這些又像是無能為力改變,於是變得更沮喪,30、40歲便出現中年危機。

那麼,唔想咁樣,可以點樣?我想,如果你30、40歲已出現青年危機,唯有問ChatGPT如何解決中年危機吧,看看AI如何幫你⋯⋯

撰文:J.
圖片:《氣象人生》劇照

Tags : 好習慣
 
前往下一篇文章  點解返工會咁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