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長旅行的意義

在南非 Safari 上了一堂動物保育課

「Safari」一詞不好譯,原本解作野外進行動物的狩獵,但這字眼總帶有獵殺的意味,來到今日已經演變成野生動物的觀賞之旅,尋找獵物不再以弓箭長槍,而是用眼睛及相機快門,「咔嚓咔嚓」來捕捉動物最美的姿態。

看著《國家地理》的動物記錄片,讓我記起那次出走南非、位於著名的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中的 Ngala Private Game Reserve 之夢幻旅程。

尋覓動物的神乎奇技

斑馬身上的黑白間條紋,在非洲大草原上相當醒目,較為容易看到。

進行 Safari 時,旅客坐在全開放式的吉普車上,車上沒有任何圍欄篷頂及車廂保護,與動物追蹤員(Tracker)及導賞員(Ranger/ Field Guide)同行,同時亦需靠旅客們自律。導賞員強調:「想保住性命,就不要做愚蠢的事。」包括自行下車、站立、大聲喧嘩及用閃光燈拍照等等,這些看似是常識,卻往往是遊客最容易犯下的錯誤。

吉普車駛至獅子身旁會關掉引擎,不騷擾牠們,就這樣靜靜地觀察。

畢竟動物並非困在動物園鐵籠中,在一望無際的非洲大草原上,尋找野生動物的蹤跡,有點像大海撈針。狩獵過程中,動物導賞員像有千里眼和順風耳,細心研究地上的足印及糞便作推斷,配上豐富的動物知識作旁白,是另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
「你知道花豹的尿液氣味像牛油爆谷嗎?」
「那隻雀鳥的叫聲就是翠鳥!」

動物追蹤員及導賞員緊密合作,既要一眼關七,又要耳聽八方,保障旅客及動物的安全。

現實中的動物紀錄片

要集齊非洲五霸 —— 非洲獅、非洲象、非洲水牛、非洲豹和黑犀牛,並沒想像中容易,最常見的野生動物是高角羚,和一眾難以分辨的伊蘭羚羊、麂羚、安氏林羚、大彎角羚⋯⋯

幸運地我看到一場獵食追逐戰,親眼目擊奔跑速度稱冠的獵豹,如何技術性擊殺羚羊,將血淋淋的「晚餐」搬到樹上慢慢享受,守在樹下的鬣狗,只能等待肉食從天而降;別以為百獸之王獅子一定凶惡威猛,原來牠有需要才獵食,最喜歡放空睡覺,猶如大貓般慵懶可愛⋯⋯一幕幕《國家地理》中的畫面活現眼前,絕對是一生人最難忘的一次感動與震撼。

最常出現的是群體活動的高角羚(Impala),跑步飛躍姿態優美。
獅子王不顧儀態呼呼大睡,跟凶猛形象有絕大反差萌。
獵豹喜歡將獵物放在樹上「獨食」,以免招來其他動物搶吃。
樣子帶點傻氣的鬣狗(Hyena),正在等待樹上的獵豹用餐完畢以及掉下的殘渣。
大象是非洲五大動物(Big 5)之一,有小象在身旁的母象很有攻擊性,絕不能招惹。

園方通常任由動物自生自滅,只在適當的時候才人為介入,例如將犀牛移至更安全的保育區、獵豹統計、保護海龜產卵地及防止非法盜獵(Poaching)等。這些野生動物保育行動,要花龐大的開支、時間及人力才能成事。在觀賞動物的同時,反思如何為動物、生態及環境付出,在觀光與保育之中取得平衡,讓大自然生命力持續下去,才是Safari的最終意義。

早年獵豹數量有下降趨勢,園方積極進行保育,以免瀕危時才出手拯救已經太遲。

撰文、攝影:派林 IG @explorerror_gipson

Tags : 主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