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幫襯小店

文青玉器店:小玉舍

玉菩薩保佑平安、玉葫蘆寓意福祿相伴、玉百合祝賀百年好合⋯⋯傳統上,翠綠的玉器背後蘊藏祝福,以及送贈者的心意,但環看街上,佩戴玉器的人寥寥可數,玉器在這個時代更被貼上「老土」、「過時」的標籤。玉器工匠談洲生一直密密鑽研花草雕刻近半載,在行業走上夕陽之際,兒子談浩然(Eddy)因不想爸爸患病而令手藝失傳,決定傳承爸爸的工藝,成立「小玉舍」,將傳統工藝結合現代化設計,希望作為一個橋樑推廣玉器文化,「玉石其實很貼近香港人文化、很本土⋯⋯希望想在視覺上,大家有新看法。」玉器也可以很型?可以文青?答案都在小玉舍。

獨一無二的碧玉

像洗牙機器發出的聲音每天都充斥著談洲生一家,原因是家就是製玉工場。談洲生 13 歲拜師學藝,鑽研花草雕刻已 47 年,他和太太每朝推著手推車、打開摺枱在「恒裕玉器」街檔賣玉器,下午便回到擺滿機器的房間琢玉,透過觀察玉的顏色分佈、大小、形態,因材施藝,在沒有起草稿下,隨手運用大大小小的砣頭進行切玉、打磨、雕刻和拋光等十多道工序,將平平無奇的玉石雕琢成千姿百態的玉器,除了傳統的壽桃、玉佛外,更打造出BB腳、冬菇、曲奇等創新造型,「每粒玉都是獨一無二,是玉石教我如何去造。」

談洲生每朝和太太推著手推車到長沙灣永隆街的「恒裕玉器」街檔賣玉器。
談洲生的工場內有四部機器,配合上百個不同大小的砣頭,打造出形態不同、獨一無二的玉器。
切玉:雙手拿著玉石在砣頭前,將玉石切割至合適的大小。
打磨﹕將玉石磨至平滑、不起角。
雕刻﹕先用較大的砣頭刻出大概造型。
雕刻﹕再用較幼的砣頭挑刻出仔細的紋理。
原本外表平平無奇的玉石,經分色工藝處理後,兩種顏色變得分明,像紅色的永生花貼在翠綠的表面一樣。
有別於傳統玉器,談洲生一對巧手常創造出新潮有趣的款式,例如冬菇、餅乾,「我是用玩和挑戰自己的心態創造特別款式。」

談洲生是玉器匠人,在家埋首琢玉的背影烙印在兒子Eddy的童年。但Eddy並沒有深入了解玉石,只覺得琢玉聲嘈吵,更不願戴玉,「他覺得老土」,談洲生笑說。直至8年前,家裏的琢玉聲靜止了,讓 Eddy 突然醒覺,這聲音不是必然 —— 談洲生患上腸癌,需住院留醫,家裏只遺下冷冰的琢玉工具和未經琢磨的玉石,「很冷清的時候,自己有點不開心,為爸爸不值,爸爸做了這麼久都沒有人知這門手藝,便想設計是否可以幫手呢?」

當時於理工大學攻讀產品設計的Eddy就決定放下喜愛的傢電、傢具設計,投身從未接觸過的玉器設計,成立「小玉舍」,「爸爸是大玉,我就是小玉,而舍是因爸爸在家生產作品,有家的感覺。」Eddy將自己的創意結合爸爸的工藝,推出別樹一格的玉器﹕一改玉器以往圓滑的外貌,變成凌角分明﹔採用黃銅配玉,以免拉高價格及搶去玉石風頭,亦看中黃銅與玉一樣,色澤會隨接觸皮膚後改變,「越戴越靚」,加上黃銅後的玉器,充滿時尚感,打進年輕人的市場,「我們經常和客人說﹕你打爛甚麼都由我負責,但我想你將玉器拿上手,好好欣賞,好好接觸玉石。」

「恒裕玉器」由爸爸談洲生創立,是長沙灣永隆街一個賣玉器的排檔;小玉舍就是在幾街之隔,由兒子Eddy創立,以創新設計傳承爸爸的工藝。

重塑玉器延續親人情義

俗語有云「傳玉不傳金」,相信你我都收過長輩所贈的玉器。玉器蘊藏平安、健康等祝福,但隨時日的流逝,玉器或會損毀,款式或會過時,有人就選擇將小時候家人送贈的圓形平安扣交到小玉舍重塑,希望將心意戴在身上。談洲生指這種圓形的玉大多只能鑲金錢、福字在中間,只能做到傳統款式,但 Eddy 卻注入新想法,「粒玉一半綠、一半白,如果轉起來應該很美,我便想做路軌讓它轉動。」由畫草稿、研究工具、製作,談洲生形容製作過程,兩父子是缺一不可,「他靠我手藝,我又靠他的創作,才可成就好的作品。」最後,他們將圓玉放在黃銅框架的中間,猶如一個像在銀河系公轉的星球,會隨佩戴者頸部轉動、步行時,自然滾動。

作品名為「星河」,圓玉會隨佩戴者頸部轉動、步行,在黃銅軌道的中間滾動,猶如一個像在銀河系公轉的星球。
小玉舍每一款的玉器均由Eddy自行設計及製造,甚至連每粒螺絲都是自家生產。Eddy指當遇到困難時,都會請教爸爸,二人合力整作玉器。
Eddy和談洲生推出「玉鈪重造」,拿取舊有的玉鈪的一部分配上黃銅成手鈪,延續玉鈪的情義。

在Eddy眼中,玉與自己密不可分,「我能長大都是因為爸爸做玉器⋯⋯亦表達了我和爸爸的關係」他認為玉作為感情的載體,希望透過重新設計一隻耐戴、新潮的款式,延續玉器所承載的情義,「始終玉器有種意義、情意結⋯⋯有對親人情懷,所以才會想這麼多。」無論款式如何變,玉器所盛載的情懷不變。

小玉舍
長沙灣東京街31號恆邦商業大廈8樓801室

撰文:K._. @k.spov
攝影:Tay Wong @tay.wong

Tags : 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