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擁抱負能量

你身邊有人遭到上司責難卻「遷怒」於人嗎?有朋友遭到情人的不平等對待,但卻還是給予很多藉口去為對方解說,選擇逆來順受?如果自己無法表達憤怒和不滿時反而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以上這種種行為,其實源於我們的心理防衛機制,是為了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謊。這些行為就像止痛藥,可以讓我們避開一時之苦,但只有當我們懂得「辨認」自己與別人表現出的防衛機制,學懂與內心真實的情緒共處時,才能體驗更豐富的人生,成為更好的人。

逃避短期有用,但長期難受

人擅長逃避。為了逃避思考,就用打機、煲劇來麻醉自己;為了不想面對情侶之間長期積累的問題,就用沉默去迴避。我們一方面安慰自己「逃避可恥但有用」,但另一方面卻明明不滿足於自己的現實生活,不斷埋怨為什麼過得比別人差。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一書中指出,當情緒太過強烈而無法承受之時,我們為了逃避,就會選擇以壓抑、否認、轉移、理想化等方式去處理。逃避的本質是一種「防禦機制」,往往出於潛意識。這樣的「防禦」可以令自我短暫獲得保護和舒適,但卻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所在。例如每次一遇到挫敗,只會諉過於人,既解決不了問題,也讓自己難以獲得真正的成長,有些人甚至因為長期壓抑而生出了許多情緒和生理問題。

面對痛苦,解決問題
人生在世,就必然會面對痛苦。但只要你能面對痛苦,你就能體驗更豐富的人生:一位塞爾維亞裔的澳洲著名作家尼克(Nick Vujicic)天生沒有了四肢,小時候曾遭到欺凌,甚至曾想過自殺。他大可以把這一切的不幸都推給自己的身體殘障,然而他後來卻選擇勇於面對生命中的痛苦,並透過出書、講座等方式,將自己身體殘障的「痛苦」,轉化成別人的希望。

要停止自我欺騙,讓自己面對痛苦,關鍵在於要自我覺察 —— 在面對困難時,多問自己,我體驗到那些情緒?那些情緒是我非常害怕面對的?我通常會選擇怎麼做呢?我是否總是用相同的行為模式來面對困難?假如你無法將真實的感受說給旁人聽,那就以日記代替,嘗試去了解自己真實的想法與情緒。

身體不適吃止痛藥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只要解決了問題所在,那麼痛楚才會真正停止。如果不想再面對同樣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勇敢面對,然後解決讓你痛苦的起源吧!

撰文:莎莉
相片:Unsplash、網上圖片

Tags : 好習慣
 
前往下一篇文章  樓梯底的小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