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關係

被家人的話無形中勒索的你,痛了嗎?

如果你自覺心累了,而你不知為何你累了,不妨從自己的童年入手,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由父母的話語塑造的?有哪些價值觀或目標不是你訂立的?而你願意重新活出自己了嗎?不要誤會,我們不是要數算家中誰的不是,破壞家庭和諧。

正因我們擔心會破壞和諧,傷了父母的心,才情願承受一句又一句么心的說話。我們需要的是認清、接受、原諒、療癒。有些人也許會問:「為什麼要處理呢?反正一直也是這樣。」每一個傷痛恐懼,就像在我們內在埋下一個地雷,只要一有相類情況發生,我們就被觸動了神經,活得好不自在。而「爆破」的殺傷力,並不是每次也在我們預計之內。有印象見過他人突然情緒失控嗎?他的「突然」並不突然,而是早已受傷的心再被抓到,痛得失控。再說,從事靈性及治療工作的我未曾見過一個人可以一邊負著媽媽帶來的傷,一邊跟她建立親密關係。要和諧快樂,愛的流動很重要,消除內在的負面情緒,才能讓彼此好好愛對方。而更重要的是,認清這不是你的錯。

父母的話語   建構孩子的內心世界
整個過程大概是這樣的:每個孩子都是生而擁抱自由的,我們會直接表達自己的喜好,有無界限的幻想,有自然流露的表情,就像《小王子》的主角一樣。然而童真有時不太受已進化的孩子-大人歡迎,孩子受著父母的日常照顧,樣樣給予最好,而他們同時希望孩子成為他們心中的完美,為此會制定一堆標準、一套價值觀,深信孩子在這框架內就是最好。而「教育」孩子最好用又最不用錢的工具,就是話語-「不要xxx」,「xxx這樣才好」,這些簡單而指令式的說話,就能輕易讓孩子留在框內。

孩子是聰明的,他們日漸吸收,會知道爸媽的框架大概在哪,知道甚麼是他們的「好」和「不好」。偶然想調皮一下,也會擦擦邊挑戰,但通常也會換來責罰的代價。漸漸地,孩子忘記了自己的喜好和追求自由的心。有時情急而慣性地,父母更出動交換式的說話來拆解事情-「你再吵我就不要你了」,「我不愛愛哭的孩子」,這些說話不單令孩子誤會了愛是需耍交換的,更會令他們打壓自己所做所信的,因為忠於自己會令自己失去愛-這一切都深深落入潛意識內。

情緒勒索  讓孩子按父母安排走
隨著孩子日漸長大,父母更憂心了,不單是照顧日常生活,還有子女的學業、交友、品行等,而孩子更開始吸收外界知識,有了思想。這時,有些父母學會把話語技巧升級,以繼續「教好」孩子,第一種是把期望注入-「你這麼孝順,怎會去外國不理爸媽呢?」,第二種是情緒勒索-「如果你這麼早拍拖,媽媽一定傷心死了。」,或反向性的叫孩子不需顧及自己感受,令孩子不忍。孩子很愛爸媽,怎捨得叫爸媽失望呢?再深一層看,又怎捨得有養育之恩的父母傷心呢?這刻孩子彷彿面對「自我」與「親情」的抉擇,而因為放棄後者往往會受到他人或內心的責備,孩子們較容易放棄自我,選擇成為大家眼中的好孩子,縱使未必如自己所願。嘗試表達的孩子有時更會受到直接指罵,如「我沒有你這樣的女兒」、「你太沒用了」、「沒良心的自私鬼」,成為日後不斷在腦內重播的傷心畫面。

長大的小孩  內心傷痛如影存在
讀到這裡也許你心中有個疑問,這樣的孩子有甚麼問題?在我處理過的個案中,大部分人的內心糾結根源,都是源於這樣的成長背景。他們有的患上了情緒病,因為自我長期被打壓,不被理解。有的在工作上無法停下來,直到身心俱疲,因為一直記住媽媽那句「你太沒用了」。有的在愛情裡愛得歇嘶底里,全因從小被灌輸愛是需要交換的,做得不好會被遺棄。有的活到中年看似甚麼都擁有,卻苦思自己人生的意義,因自小被教「選最安全的是最好」。更有些為了不讓常說「我做律師的女兒」的父親失望,拼了命考上專業資格,辛苦得連性命也不想要。而如果你問所有的案主(除了失憶和創傷後遺)他們童年聽過最么心的話,他們都能立刻答到你。

親愛的,長大後遇到的種種失意,未必是你的錯,不要自責,你不需要獨自承受,所有都是學習我們人生課題的一部分。愛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一直也是那個自由的孩子,帶著愛和單純,只要你願意,定能回到內心那個自由的天空。擁抱內在的自己是世上最大的感動。

作者簡介:
漂流塔羅” 提供各類靈性及心靈治療服務,希望讓有緣份遇上的人感受到宇宙的光和愛,學習人生課題時不感到孤單。

圖片來源:unsplash

Tags : 習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