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綠

零剩研究所:解決廚餘 從社區開始

「今日的廚餘不太美,有些完整的橙,幸好都有點發霉」、「黑水虻吃完廚餘後便不臭,有它獨特的味」,兩位 90 後 Timmy 和樂諾正在研究收集回來的廚餘。廚餘在一般人眼中不太衛生、臭氣熏天,但 Timmy 和樂諾卻願意落手落腳,包辦收集、處理,再將廚餘帶回農田堆肥,全因廚餘在他們眼中有截然不同的意義 —— 一個聯繫不同的人、社區和城鄉的工具。

二人兩年前成立「零剩研究所」, 除了希望達至零剩食、零剩物外,亦希望下透過回收街坊產生的廚餘,再用於同區的農田作堆肥,建構社區互助的循環,為凝聚社區出一份力。樂諾說,「 我們辦甚麼活動也好,都是社區為先,想聯繫這班人⋯⋯街坊輸出了的東西,(成果)就會社區上發生」。

Timmy和樂諾採用Bokashi堆肥方法處理廚餘,在果皮、湯渣等廚餘灑上EM菌,再封蓋儲存發酵。這天打開廚餘桶時,只傳出輕微餿味。

要解決廚餘 須扎根社區

「Bokashi很適合在城市內處理廚餘, 它用一個密封的桶, 不會有臭味和蟲入去, 之後再擺廚餘和Bokashi粉,即是EM菌,不同種類的益生菌」Timmy和樂諾談到廚餘就如數家珍般,好像在教授一堂生物課,但其實兩年前二人都是門外漢,一邊學一邊做,「初頭我叫她每日一篇,我找到好看的文章就傳給她」Timmy說。

Timmy和樂諾在2020年末的一次民間活動認識,談天時發現不論街坊或農夫都希望社區有廚餘收集服務,所以在短短1個月就決定成立「零剩研究所」。樂諾坦言當初籌備時,未有想得太遠,「那時區議員快要被取消資格,我們就覺得需要利用我們本身既有資源去做某些事。」他們以「齊惜共研 環保自救」作口號,希望建構一個「社區行先」的環保組織,透過廚餘回收拉近社區不同持份者,「例如我找到一個問題,我會想這個社區的人去解決,解決後,所有事物都可在社區上再用。」

「零剩」從自己開始做起

樂諾(左)和Timmy(右)會定期到屯門多寶商場一間裸買店收集廚餘,再運到位於天水圍的農田。
零剩研究所因肉類及含油、鹽的食物不利堆肥,只收果皮、咖啡渣、菜頭尾等,以污者自付的方式,向街坊收取每公斤9元的廚餘處理費。

「零剩研究所」現於屯門多寶商場一間裸賣店設慣常的收集點,以每公斤廚餘9元處理費的按量收費方式,收集果皮、咖啡渣、湯渣等廚餘,經Bokashi堆肥方法處理後,再運到天水圍的農田堆肥。Timmy說,兩年以來接觸的街坊對廚餘均有負面印象,亦不知有何收集渠道,要教導他們將廚餘冰凍或叮熱以便保存和介紹社區內的廚餘收集試驗計劃,「最主要和他們說,這是你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我們不是叫他收集廚餘,而是和他講解有何用處」。

這天,他們用了一星期多,已收集到15公斤的廚餘,足以為一格農田堆肥一次。街坊熱心反應,全因二人主張一切由社區出發。Timmy認為,「若他們能對這件事(廚餘回收)有想法:原來我吃的,不只是聯繫自己這一刻的感受,而是整個社區……原來做(廚餘回收)是有價值的,他比較後,都可能會做」。他們期望日後研究所的廚餘收集計劃能普及化,讓提供廚餘的街坊能平一點去買菜,又建議在社區園圃收集該區廚餘「市民交出廚餘堆肥,蔬菜又有他們份,又會多些動力(回收廚餘)」。

樂諾(左)和Timmy(右)分別在港大修讀職業治療和地球科學系,但空閒時仍選擇透過收集廚餘,在社區深耕細作。

留下來繼續投身社區

Timmy 和樂諾事事親力親為。

Timmy和樂諾曾擔任不同區的區議員助理的兩人,長者家中的電視機維修、清潔工的權益、社區報,以至土地、農田議題都事事關心,甚至曾下定決心出戰下屆區議會選舉。可惜,時代的變遷殺了Timmy和樂諾一個措手不及,但他們仍然堅持在社區深耕細作,作為留低的生活方式。至於原因為何,樂諾認為這是她的理念,「我仍有能力就去出一份力」,Timmy則尷尬地道出,「即是很老土,覺得若我們都不做,就不能燎原」。

零剩研究所

撰文:K.
攝影:Fung

Tags : 習慣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