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發現

比起新歌 為何我們更喜歡聽舊歌?

你歌單中的歌,仍藏著大部分你學生時代聽的舊歌嗎?當你感到想放鬆時,你總是會一再重複聽那首年少記憶中的歌,甚至會瞬間有一種被療癒的安全感?

每個人都好像對自己年代的歌曲情有獨鍾,甚至到了某個年紀,就不再聽新歌,彷彿時間停留在某個時空不再前進。有人辯說歌一代沒一代好聽,又有人說這是「初老症狀」,到底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們的偏好 在後青春時代定型

青蔥歲月,是我們性格成型的時期,我們會做出許多影響一生的重大決定 —— 第一次脫離父母的陪伴和同學外遊、第一次明戀暗戀失戀⋯⋯我們在不停的實驗與摸索中,建構自己的身份認同,形成自己的文化、信念。

心理學家 Morris Holbrook 和 Robert Schindler 認為,我們對各種事物的偏好,都會在後青春時期、大概二十歲初期定型。在定型前、在那個既敏感、脆弱和開放的青春期,我們更容易體會到激烈的情緒,憂傷、熱血、迷惘、痛苦,但當時的我們不懂表達自己的感受,無法宣之於口,於是青春時期的歌曲,就好像成為了我們一個出口,協助我們了解自己,抒發自己強烈而無處安放的情緒,因此當時所聽的歌與我們的大腦「情緒鏈接」更深,亦所以記憶更深。

青春時期聽的歌 代表自我認知

青春期有重要的一項心理任務,就是實現心理學上的其中一個重要概念:「自我同一性」,亦即一個人嘗試把自己有關各方面的行為、資訊組合起來,發展出一個獨特且比較穩定、統一的個人風格,例如我們聽的歌、看的書、去的地方,這些統統都構成我們對自我的認同和身份。

因此每當我們聽當年喜愛的歌曲時,除了大腦會釋放多巴胺,讓我們感受到喜悅外,其實更重要的,是重新回顧「我是誰」、「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當長大工作迷惘之際,或許透過一首青春時期的歌,就能找回了自己,重新獲得繼續前進的動力。

撰文:莎莉 IG @walking_travel
圖片來源:Unsplash

Tags : 好習慣
 
前往下一篇文章  為何雨季總是多飛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