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發現

大腦與真實世界一共有 15 秒的「時差」

事情是這樣的:科學家解釋,試想一想,當人走在街上,眼睛每秒鐘都接收海量的信息,如眼前環境充滿各式各樣的物件,各種不同的色彩,各種不同的圖形,甚至是各種動態變化,例如光線的變化、眼球的轉動、眨眼等等;那麼究竟我們看見的景象是什麼?或許問:當我們在看世界時,我們是真的看到這一刻的世界,抑或是幾時的世界呢?說得科學一點吧,眼睛看到的各種訊息,這些資訊,都必須先經過大腦處理後,才讓我們能夠感知世界、理解世界,得到真實的「答案」。

好,好,好,科學家做了這一個實驗。
研究人員把一個女孩前後十年的照片拼接在一起,製成30秒的影片;然後,將其中一個照片掩藏,着你注視照片,其實照片的女孩已「悄悄」長大(即是換上不同照片),但人們竟難以發現那些非常細微的變化⋯⋯研究人員再找來數百人參與實驗,讓他們觀看這段影片。在影片結束的時候問他們此時照片上女子的年齡,參與者回答的年齡大多是15秒前展示的照片所對應的年齡;換句話說,人們眼前的信息平均滯後大約15秒,即是大腦處理視覺資訊有延遲,要把最新看到的畫面消化後再更新一次,時間大概在15秒。

「變化盲視」是什麼?

科學家的解釋正是:大腦的視覺信息處理區域在處理信息時會自動過濾,並不是每一秒都在處理最新的信息,而是挑選一些變化不大的舊信息,才將新舊信息結合,得出眼前的景象。這個有趣的研究有一個專有名詞“Change Blindness”,中文是「變化盲視」,有興趣可參考以下網址,會有更進一步解釋。


參考網址

撰文:Heidi Wong
圖片:《死亡魔法》劇照、《Science Advances》

Tags : 好習慣
 
前往下一篇文章  DEAD AIR 就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