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想像

很多廢物,本來就不是廢物

地球可能只剩下12年。聯合國調查指出,氣候持續暖化,預計在2030年就有可能再上升1.5度,引發全球大災難……才驚覺,末日可能並不如想像中遙遠。說出來不是要嚇你,只是趁一切還未太遲,有否想過自己可以為別人,為世界做點什麼?

薛文諾(Clive)從事室內設計十多年,4年前創辦了「made in sample」,一間以sustainable design為概念的公司。對他來說,這是一早就應該要做的事,因為他目睹過太多浪費,外行人大概想像不了。「每一季,設計公司都會把一車車sample送到堆填區。」Sample包括各種建築物料,設計師會用來製作sample board向客戶展示,再之後 —— 物料就此淪為了廢物。

丟棄 只為騰出空間
浪費愈多,人卻愈麻木;習慣成了自然,原來很恐怖。「如果一間建築公司有一萬呎,就會有一間幾千呎的sample room,但為了不斷騰出空間存放新物料,只能不斷丟棄。單以我當時的公司來說,每季都會掉出十幾二十個麻包袋的sample,可以想像,全港建築公司加起來的sample廢料有多龐大。」

但事實上,這些廢料並不廢,大多還是非常優質而昂貴。「其中不少物料是供應給酒店、商場等大型項目,sample質素都很高,比如牆紙會具備防水、防火、防霉等功能。」除了牆紙,還有防火膠板、玻璃、皮、布、石、磚、鋼等數之不盡的物料……最後,都是一律被送到堆填區!Clive不禁問,難道真的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2014,他參與了一個社企高峰會,有所啟發,「把sample轉化為有用的產品,不就可以讓它們逃離被丟棄的命運?」他嘗試向相熟的建築公司回收sample,沒想到,一下子就堆滿了整個工作室。「在香港,這竟然是一個從未被開發的business。當時雖然有人利用sample來做手作,但產量太少﹐物料太多,根本無助從根源解決問題。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更完整而可行的系統。」

面對海量的物料,人手卻有限,就連整理都是一個問題;Clive決定先集中處理布料與牆紙,仔細進行分色、分類,再用來生產高品質的文具家俱。「堅韌防水的牆紙很適合造成tote bag、電腦袋、書套這類飾物;細碎的布版只要一塊塊拼成patchwork,也可以做出很美的咕?套、椅墊。」過程中,他卻發現,環保不只是環境問題,也是人的問題。「產品要由人去製作,對環境關懷,先要對人關懷。」

媽媽手藝 是社會寶貴資源

他想起60、70年代,製衣業曾在香港發展蓬勃﹐「有很多退休媽媽以前都從事過製衣業,她們徒有一門好手藝卻無處發揮,其實這都是被社會遺忘浪費的寶貴資源。」起初,他找來退休媽媽幫忙製作,後來遇上明愛為年輕媽媽而設的「風信子行動」,又有了新的想法。「年輕媽媽需要一技之長,不止是為了生計,更重要是讓她們重獲家人的肯定和自信。我們請退休媽媽教年輕媽媽縫製,為期十堂,完成後還可以得到一部衣車,讓她們在家中繼續發展事業。」Clive將計劃命名為媽二代(Mom II),期望能夠持續地在全港各區實行。

過去4年,Clive和團隊不斷在探索平衡,同時兼顧環保和社會需要。很多人視made in sample為社企,但他並沒有正式註冊,「在外國,已經不流行註冊社企,但很多公司都會透過本業,有意識地回應社會問題。」不靠funding,他們卻靠着各種社會企劃做到自負盈虧,並且積極舉辦工作坊和展覽。早前在荃灣The Mills(南豐紗廠),他們用布辦做成扭扭繩結,讓小朋友在織帶booth裏玩按摩,玩拔河,玩入樽,原本要廢棄的布辦,換來了孩子最純真的歡笑。「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自然就會看到更多可能性。」今年年底,他們將會在The Mills開設門店,能夠做的,又變得更多了。

 
前往下一篇文章  上水小學的美麗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