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習慣發現・味道】年輕之味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夢想嗎?你可能說過要當老闆,要開咖啡廳、甜品店,賣自己最喜歡的食物。人大了,卻發現曾訂下的目標卻沒有一個在實現。很多人說開店這回事在香港很奢侈,租金貴、食材貴、總有不同原因放棄當初的夢想。我卻遇上一位年輕人,從小已立定志向,希望自己創一番事業;長大了,繼續忠於初心,不惜離家到台灣拜師學藝,無懼重重困難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一心一意製作出屬於香港的好味道。

Mabel是芋頭酥專門店的主理人,年僅23歲,穿著圍裙,不停的走來走去,非常忙碌。如果只從Mabel的外表來看,絕對看不出原來她那細小的肩上背負著一家店的命運。Mabel說她中一時,已經立志當老闆,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直到中四,Mabel遇上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芋頭酥。

 

說到這裡,Mabel放下工作,跟我娓娓道來她與芋頭酥之間的「邂逅」,如何「相知相識」。「我記得當時中四,哥哥帶了幾個形狀不一的芋頭酥回來,第一次品嚐就愛上了,覺得芋頭酥的口感很有層次,與很多西式糕點迂迴有別。往後我自己就不斷蒐集芋頭酥的資料,不過發現香港的資料不太豐富。」後來,她不斷試食不同種類和產地的芋頭酥,但她心裡一直在疑惑:到底一個正宗的芋頭酥究竟是怎樣呢?一次台灣旅行中,她終於品嚐到當地的芋頭酥,才得知原來芋頭酥製作方法或味道不統一,是源於芋頭酥不單純是一個食品,更是一個經歷過時代洗禮的文化載體。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芋頭酥,傳承著不同地方的精神。

此後Mabel就下定決心學習芋頭酥這門手藝,希望為香港和這個年代創造屬於我們的「芋頭酥」;創造一份屬於香港的伴手禮。說到做到,小妮子不單網上自學和實行開店計劃,更遠走到台灣拜師學藝。花了半年時間,每天一封電郵,用誠意打動了台灣老師父私傳手藝。Mabel說:「當我走到去台灣學師,覺得自己學到最重要的不是當中的技巧,是老師傅的心態。他們教懂我食材安全的重要性,還有作為一個廚子對於社會的責任;賺取回報時,就要回饋社會,這些教導都奠定了我開店的基本方向。」

回港之後,Mabel也沒有「照辦煮碗」,就這樣將台灣的芋頭酥帶來香港,反而自創了新口味,為平凡的芋頭酥加添香港的味道。Mabel自創的話梅芋頭酥,芋頭蓉中加入話梅,甜中帶酸,味道特別,整個芋頭酥沒有一般台灣芋頭酥的厚重感或油膩,自創的餡料反而添了一份清新,讓人想一個接一個的吃下去。

Mabel十分年輕,沒有父幹,也沒有母幹。由網上生意到實體化,開設門市,都是一步一步自己走過來。雖然她的芋頭酥沒有華麗的金箔鋪上面,也沒有甚麼著名食評家加持,但令我覺得最珍貴是她對芋頭酥質素的堅持、味道的執著和對傳統的熱誠,讓我回想起當初剛畢業時的初心,那個曾日思夜想的夢想。

Tags : 幫襯小店
 
前往下一篇文章  發現自我・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