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活用Pause and Play

以為又是老生常談?什麼停下來讓自己冷靜,然後重新上路。英國作家Robert Poynton一直探索「停下來」(pause)的重要性,終於最近撰寫了《Do-Pause》一書,重新解讀pause的意義。他說,最近見過不少成功領袖,不約而同口口聲聲說work life balance的重要,但結果是:百分之九十九每天工作十六小時。反而遇上藝術家如導演、演員、藝術工作者等即興創作人(improviser),他們才是懂得「停下來」的真諦!

忙緊!
書本不是鬧着玩。先從二十世紀工業革命說起,當時,把人當作機器,機器的特點是不怕重複,只做重複動作,甚至是愈快愈好,the faster the better。不用獨立思考,總之愈快愈好,最緊要唔好停。接着來到二十一世紀數碼年代,資訊垂手可得;只要有電話,隨時隨地7-24on call工作。人們也不會問:「這樣的資訊是真的嗎?有沒有fact checked?」“People are judged by the speed with which they respond, not he quality of their response.” 當你問每個人近來可好?回答最常見是:「忙緊!」

停不是關掣
現在就來做個實驗。不要再見手機,停一停抬頭看身邊事物。如果你在辦工室,可曾發覺每個人像行屍走肉?若你在街上,可曾發現人們愁眉苦臉?若你在家中,卻感到一種幸福,老媽/孩子的笑臉多可愛。想說的是:很多人以為停是一個關掣(off),誰不知停其實也是一個開掣,開啟你的五官感覺去更親切感受身邊事物;關掉的不過是一種既定和重覆的思維,才能think out of the box。怪不得,藝術家如導演、演員、藝術工作者等即興創作人(improviser),他們更是懂得「停下來」的真諦,因為創作很多時是要懂得think out of the box。

時間不是金錢
最後還有一個誤解,不少人說時間是金錢,但卻沒有想:what is the cost of no pause?任何事物總有正反兩面,當你把時間花在一件事上,其實也犧牲做另一件事的可能性;簡單一點說,當你就在這一刻放下手機吃杯雪糕,可能你失去了閱讀的時間,但卻贏了吃雪糕的滋味;得着更多!最重重重要是,人不是機器,人生不是為了工作。

撰文:郭昊軒
圖片:祖與占劇照、網上圖片

 

Tags : 習慣發現
 
前往下一篇文章  散步醫情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