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地方

每件模型都是往昔真實的縮影

「我們希望透過這些作品展覽,讓香港人記得這些屬於時代的共同回憶。」—— Toma Miniatures創辦人Tony & Maggie

舊式理髮店的地板鋪了青花紋圖案瓷磚、牆壁上掛著中式日曆,還是笨重的老式電視機正播放著經典電視劇 —— 這並不是一個真實的場景,而是一個出於黎熾明(Tony)和陳慧姬(Maggie)巧手、按比例製作而成的微縮模型。從沒有想過可以以上帝視覺,從高處俯瞰曾經去過的日常老店,除了看到許多平時錯過的小細節外,同時也勾起許多回憶,讓人瞬間重回小時候在大人陪同下前往理髮店的場面,「照片始終是平面,而模型能展現出許多細節,更能突顯出一種情懷與生命力。」

見「微」知著,從微縮模型所看到的,是久違了的香港舊風光。

翻開一本立體歷史書

Maggie最愛做食物,每件食物都做得栩栩如生,不說從相片看不出是假的。

「我最開心就是大家看著照片,也不知道那是假的!」Maggie父親過身後,想起父親小時候帶著她與哥哥吃盡香港特色小食,為了懷緬父親,打發時間,就開始學習做微模型,一做便十多年,從沒有間斷。

一天,她在網上看到Tony所製作的微縮模型照片,一看驚為天人,於是冒昧邀請了本是建築模型師的他一起準備香港微型藝術展覽。兩人一個熱情外向、一個內斂寡言,性格極端,但卻因對微縮模型的熱情而相惜相知,至今合作無間。兩人手上所做出來的香港場景與食物,幾可亂真,讓人猶如置身小人國,不知何時哪一處哪一個跟我們一樣的小人會跑出來,在這些微型世界裏過著和我們一樣的生活、吃著和我們一樣的食物。

Tony做工細膩,小小電視也可以播放劇集,讓人眼界大開。

「要做這些模型,需要做大量的資料蒐集,光靠相片是無法真實地按比例呈現的。」Maggie分享其中一個替老餅店製作微縮模型的過程。老餅店在五六十年代從油麻地上海街起家,爲了呈現當年的真實場景,Maggie與Tony訪問了自小時候已經開始在老餅店工作的退休老員工,甚至找來曾經住在上海街的婆婆來問,「以前的餅店會放進一罐罐瓶子中,裏頭到底放了多少層餅呢?原來是兩層。做完模型後,現在我們可以分得出西樵大餅與光酥餅的分別!」Maggie半開玩笑地說。

每個微縮模型背後,都是無盡的時間與搏鬥。為求真實,即使是行人道上的路人甲,也要每個人不同姿勢、不同衣著,沒有愛在背後,無法堅持做下去。

微縮模型的每一個細節,都能說出一段香港歷史故事。「有一次因深水埗展覽要做一個警署微縮模型,我們問一位接近退休的警司,問他警署裏是否真的有黃頁和錘仔,他幽默地說,當然有啦!因爲警察也需要用到黃頁,也需要維修!」雖然到底實情如何,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但從模型中的這兩個小細節,也可以一窺當時的社會風氣。

重建失落的童年回憶

在時代廣場展出的80年代大型香港街道作品,是當初Tony與Maggie做微縮模型的心願 ——重建童年時的香港。

Tony與Maggie記憶中的童年,是一個物質短缺,但家家戶戶會守望相助的年代。

小朋友放學後受家人所托,落街到只賣醬油、米的糧食店「糴米」;做完功課後不會低頭看手機,在街上與其它小孩到處遊玩;街坊鄰里都互相認識,從不會關門。「每個人對於童年特別難忘,所以我們希望透過作品,重新呈現許多因爲租金問題而消失的舊景物出來。」在Tony與Maggie的工作室中所放置的最大型作品,是一個以80年代作背景的香港街道,「我們造這個模型時參考了許多街道,譬如北角春秧街電車經過街市的場景,還有油麻地、土瓜灣等的老街,希望做出我們心目中童年時的香港氛圍。」其他場景還包括旋轉餐廳、遊樂場、舊式戲院、公屋及街景,曾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展出,引起不少共鳴。

公屋微縮模型,最能引起大眾共鳴,不少曾住過舊式公屋的人都會特意前往看展覽,重拾了不少回憶。(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低頭仔細看,街道上尚有霓虹燈,沒有倒模般的大型商場,只有糧食店、西裝店、街市,舊式的茶餐廳,每一間都各有特色,店鋪旁邊一輛電車緩慢駛過……那是香港最平凡的日常風景,卻叫人心頭泛起一陣溫暖 ,「舊照片再多,始終都是平面,而模型能展現出許多細節,更能突顯出一種情懷與生命力。我們希望透過這些作品展覽,讓香港人記得這些屬於時代的共同回憶。」

Facebook@Toma Miniatures

攝影:Lam@大膽的卸粧水

Tags : 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