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地方

壹樓共同社:五合一共享空間 推廣自主生活

壹樓共同社位於太子砵蘭街一棟酒店一樓,這裏有共享廚房、售賣本地農業生產的蔬菜、支持公平貿易的士多、還有舉辦活動的地方……一般的共享空間 (co-working space),就只是把空間隔開租出去,但這裏不止如此,「我們這裏除了分租外,還希望推動共同的理念與價值觀,支持本地的生產者,達到真正的共享經濟。」在這裏,沒有「競爭」與「贏在起跑線」,只有「合作」與「互惠互利」。

 

共同合作 真正的資源共享

小孩上學時間,不少家庭主婦有空,「妳想煮意」鼓勵她們利用這個空檔發揮所長,重掌自主生活。

 

一個平日早上走進壹樓共同社,剛營業的時間,小型廚房裏已經傳來切菜的聲音,一位家庭主婦與廚師正忙著準備即煮餸盒,「很多人沒有時間煮飯,早上至下午這個時候,小朋友上學,婦女多數有空,所以就利用這段時間找她們過來幫忙準備食材給上班一族。」社企「妳想煮意」 是共同社其中一個「社員」,成立目的是促進婦女就業,「共享經濟本來就是令閒置的資源能更有效地利用。」現在不少所謂的共享資源,其實都是製作出來,本質上更接近「租賃經濟」,說穿了,也與資本主義一樣,以利益為本。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鄒崇銘是創辦人之一,他與Good Lab創辦人黃英琦自從去了韓國iCOOP合作社考察後,便決定要將那一套營運方式搬來香港嘗試發展,「iCOOP是非常成功的例子,旗下有不同業務,大部分都由合作社和社員自行融資,並以民主參與、共同決策的方式共同營運,現時會員達到25萬人,甚至還有自己的工廠,出產無添加的食物。」在合作社當中,沒有所謂的老闆,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互相討論,這也是壹樓共同社的特色之一,「我們幾位社員會開大會討論彼此之間應該如何協調,例如廚房該怎樣運用呢?彼此之間應該可以怎樣合作呢?這些都需要溝通。」

壹樓共同社除了可以共購、有餐廳外,還有空間可以舉辦活動。

 

除了「妳想煮意」外,共同營運這個空間的社員,還有支持本地農業的共享廚房平台「家家廚房」;推動良心消費運動、售賣韓國合作社iCOOP產品的「家家士多」;支持本地有機農業的護膚品牌「Kimature」;以及協助南亞婦女就業、製作清真飯盒的「Mamadeli」,「我們這裏有個共同理念,就是希望支持不同的生產者,以及為社員充權(empowerment),讓他們可以自力更新,共同參與其中。」在這裏,最重要的是推廣理念,持續發展,而不是盲目去追求營利。

自給自足 重掌話語權

大家可以這裏共同購買來自八鄉的農作物,新鮮有機,不過有時蔬菜會放在冰箱裏,可向相關店員查詢。

 

家家士多前放著一些木櫃,上面豎起了一塊板,寫上「壹樓共同社共購本地有機菜」,在這裏,可以共購由八鄉直送的羽衣甘藍、有機甘荀、有機紫/黃/綠/白椰菜花等,「本地太少人關心農業,但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70年代,香港開始發展新市鎮如沙田、大埔等,大量的農地被回收,加上後來改革開放後,內地吸收了不少農地,香港逐漸依賴內地進口的糧食,「當你連糧食都被控制時,你就沒有話語權了。」2011年,菜園村事件,讓香港的農地重新在鎂光燈下出現,許多人才記起,香港原來來有農業。鄒崇銘轉身從家家士多的架上,拿出一瓶由「農行.知味合作社」製作的黃薑紅糖,「之後我們希望直接在種植的農地舉辦活動,讓大家從生產開始,了解食物的重要。」

鄒崇銘希望透過共同社,可以推動開放合作運動(open co-operativism),即是強調互惠互利,把由市場經濟主導的資源分配模式,逐漸以共同體(commons)為本的分配模式所取代,「自雨傘運動後,大家都說不能再依賴政府,高舉『自己社區自己救』,但除了政治層面以外,在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方面,我能否有自主的生活呢?所以才有了這個空間的出現。雖然未必能做得很多,但起碼可以試,只說不做其實沒有意思。」

 

Tags : 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