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文青

睡前一本書:做海做魚─康港漁民的故事

說起香港人精神,大多人想到中環價值,或是像黃傑青之流買樓才是成就;但想深一層,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香港其實是以捕魚業為生的漁港,要探究香港人身份或香港人精神,這些有關身份認同的探索,不得不知道本港漁民歷史文化發展;另外,在你吃每一口美味海鮮之際,可曾想過其實每條魚都是有血有汗,得來不易?

失傳的漁民智慧

「做魚」和「做海」是漁民術語。「做魚」教你搵魚、攞魚、解魚、養魚、賣魚和食魚;「做海」是香港漁業發展,漁民出海與大海搏鬥的故事。以為漁民都是無學問、無學歷、有勇無謀,且看看這一些故事:漁民單聽魚聲已能找出魚群!
「梁偉英是大澳網艇人,父親是聽黃花的專家⋯⋯黃花在近聽、遠聽聲音不同,在出水、入網、臨死的聲音也不同。」只是這是快將失傳的技藝。又例如:計流水,生流、轉流和死流,拖網要順流,唔係唔得食(漁獲多);「大流行西頭,西水行東頭」昔日,漁民只憑肉眼看天氣,全靠代代相傳留下口訣的古老智慧。「智勇雙全、精明能幹、樂觀積極、『轉數快』、善於解難」才是香港漁民的特質!

龍蝦斷骹唔值錢

聽漁民故事也驚險有趣,書中其中一個作者吳家文是漁民子弟,他在《我的漁民回憶錄——漂泊六年》寫出自己出海捕魚驚險一幕:「我從未見過咁大浪,而且視野非常模糊,眼見都係一片白茫茫,加上橫風橫雨,個畫面就好似世界未日咁恐怖!」驚心動魄。
「有聞過死蟹味嘅人都知道味道係點,二百擔死蟹的威力可想而知……單看文字已經感到臭!當然也有溫情一幕:龍蝦斷骹唔值錢,「三嬸開始煮飯,不過只係煮咗好少餸,因為其中一道餸就係揀出嚟嗰四十、五十隻甩骹龍蝦。」之後日日又食龍蝦……

真正的漁民口術歷史

事實上,香港大多有關香港漁民的書,都多是學術研究,沒有漁民參與,都是冷冰冰描述;但這本書找來好幾十個真正出海捕魚的漁民口述歷史,講述當年的捕魚生活奮鬥史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更見彌足珍貴。另外,實用一點書本還有香港魚類檔案,圖文並茂介紹香港常見魚類,也教你漁民食魚和什麼是正氣的魚!
「康港」正是水佬話「香港」的發音。

書名:做海做魚──康港漁民的故事
售價:$138

 
前往下一篇文章  我選擇了冰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