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奏急速的都市生活中,心靈往往被無形的壓力緊緊纏繞。到了假日,我們卻愛把行程填得滿滿——逛街、看電影、聚餐,結果有時比上班更累!香港人想唞一唞,真的這麼難?
靜觀(Mindfulness)作為一種讓人回歸當下的修心方式,逐漸成為現代人的心靈解藥,透過專注呼吸、感受環境,靜觀能讓我們從喧囂中抽離,找回內心的平靜。在香港推動正念與靜文化的組織「一起靜」,連續五年在大澳舉辦靜心日。這一天裏,參加者在大自然的環抱中享受真正的休息,有人視之為心靈的療癒旅程,也有人當作成習慣養成的開端。
大澳山水 療癒都市靈魂
走進大澳,彷彿一秒出走香港。這裏沒有壓迫的高樓,取而代之的是蜿蜒的水道、搖曳的紅樹林,和似隨風起舞的白鷺。「一起靜」創辦人阿樂說:「舉辦全日的靜心活動通常都會選接近大自然,遠離市區,一個讓人可以放下過往習慣的地方,用上整個環境、氛圍和空間去幫助我們安定下來。」大澳正正有山有水,有自然的生命力。在靜心日中,參加者能與自然連繫——在紅樹林間禪行,感受泥土的踏實;或在戶外靜坐,讓心緒隨水面的波光蕩漾。即使是身處室內茶禪,活動場地「囍小鳥」靜心中心的超大落地玻璃趟門,會模糊了室內外的界限,仍能讓人能隨時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溫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以及環繞四周的茂密樹林……當你看到、感受到這一切時,足以令人放鬆!」或許,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療癒師,身處其中,靜觀不止於內觀,而是與生機盎然的土地共鳴,讓人從內到外都得到滋養。
靜心活動如「戒毒營」?
香港人愛購物、愛旅遊,放假也忙於填滿行程,結果反而比平日更疲憊。阿樂說,靜觀則恰恰相反,它教我們如何真正「休息」——不是追逐更多活動,而是回歸最純粹的狀態:專注於此刻的呼吸、步伐,甚至一口飯的滋味。這種簡單的美好,正是靜觀帶來的啟發。
有人比喻,靜心活動有如「戒毒營」。阿樂認為,對於身心狀態已耗損的人來說,靜觀可以是個「戒毒」工具,但靜觀不僅是短暫的放鬆,更是一種可融入生活的習慣,例如正念進食或禪行,都能成為日常的充電方式,幫助我們強化身心,避免被壓力「毒害」。「我的初心是怎樣令大家完成靜心日,回去後不會中毒!你唔中毒,自然就唔需要戒毒。」 這句話點出了靜觀的深意——與其等到心力耗盡才尋求解脫,不如從日常開始,培養一顆堅韌而平靜的心。
「大澳小島靜心日」的參加者來自不同年齡與背景,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渴望片刻寧靜。對初嘗靜觀的人來說,這一天是輕鬆的入門;對靜觀老手而言,則是回歸自然的充電之旅。2025年的春天,這座小島再次敞開懷抱,迎接每一個想歇息的心靈。其實,真正的平靜從來不需要遠行,而是從願意停下來的那一刻開始。
撰文:鳶尾
圖片:「一起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