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因為焦慮所以有壓力,還是,有壓力所以才焦慮?這是有點似雞和雞蛋的問題。然而,我們更需要知道的是:焦慮是正常不過的事,無你才不正常呀。懂得和學習跟焦慮相處,跟焦慮做朋友,甚或同焦慮玩遊戲才是好辦法呢。
有壓力並不代表要焦慮
來認真看看,根據《國際疾病分類手冊》(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精神病篇所定義:焦慮是「令人不悅的情緒狀態,包括輕微的心緒不寧,到極度的恐懼」,生理的徵狀包括心跳加速、心悸、出汗、頭暈、肌肉緊張和腸胃不適等。當我們的焦慮變得過度和不合理,而且影響了學業、工作、社交、或日常生活,它就變成了「焦慮症」。參考資料
而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輕微的焦慮是正常的,較嚴重的焦慮,甚至影響了你的日常生活和與人相處的情況,便需要注意。只要當一個人感到緊張和有壓力,自然會出現焦慮,所以試問誰沒有壓力呢?如果你也是鏡粉,未成功買到演唱會飛之前你會不會緊張?一定會吧,這又怎可以說你有病呢!
有焦慮又不代表要驚恐
繼而,有焦慮又不代表要驚恐。曾聽過一個醫生簡單介紹:驚恐是人的一種防禦機際,讓人可遠離危險,驚恐也是與生俱來的,就像有人失驚無神在你背後大叫:你個心一定離一離,好驚,無問題的。有問題的是如果你時常覺得有人在你背後大叫而令你出現這些生理徵狀:包括心跳加速、心悸、出汗、 頭暈、肌肉緊張和腸胃不適,這樣才是問題。
就是說,有壓力,少少焦慮,少少驚是每一個香港人都要面對的,不用擔心,學習與它相處吧。
焦慮自己的焦慮
一些很學術的建議通常教人充份認識焦慮,你要懂得放鬆自己,了解自己的壓力來源,多做運動,多一點自信心,擁抱焦慮。是呀,說起來很易,但就是不能,不然為什麼會焦慮?那麼,來認真的學習:別小看呼吸(這大概是面對所有情緒問題的首要方向),是深深的腹式呼吸,對放鬆相當有效。同時,跟自己說:我在吸氣⋯⋯我在呼氣,當你這樣做可以令自己的專注力放在呼吸上,很能夠感受到當下的感覺。
也不妨想像自己在草地上散步,或自己童年的快樂時光,或樹葉在水上飄流等等平靜畫面,人會不期然放鬆過來。最後不要看小打吓機的威力,專家說過打機是一種 distraction 的好方法,尤其是當你焦慮時,最好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要焦慮自己的焦慮。
撰文:Heidi Wong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