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綠

香港海洋尋豚記

駛出大海,忽見海面上泛起暗湧,海水翻滾 —— 定睛一看,竟然是數十條海豚同時不斷貼近海面躍動,在船頭一直尋找海豚身影的 Emma 那瞬間感到心跳加速,完全震撼得說不出話來,「其實望到海豚們上水呼吸那下,已經覺得蕩氣迴腸!」

這個景象,不是在外國,而是 Emma 在香港帶賞豚團時目睹過的景象。「其實香港也有不少海豚『原居民』,還常常出沒,一年四季都會見到牠們身影。」曾在海洋公園任職海洋生物訓練員的 Emma 對每種海豚如數家珍,什麼性格、什麼樣貌,語氣中盡帶著溺愛孩子般的溫柔。愛海洋生物愛得紋在身上,落下永生印記;甚至不惜花數年時間,手製鯨豚印章圖鑒,都只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那些住在深邃海洋中的可愛生物。

香港原「豚」民

每次海豚躍上水面的那刻,也讓 Emma 覺得很震撼。

鯨魚與海豚其實屬於同一個家族,全世界鯨目類的已知的有九十多種,在香港曾經 / 現在出沒的,就有十幾種。至於香港原「豚」民,大家最熟悉的一定就是中華白海豚,但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常見的叫江豚,有個特別長的學名,叫做寬脊露脊「鼠」海豚,意思指沒有背鰭的小海豚,常常在南丫島一帶出沒。

中華白海豚是好奇寶寶,有時會探頭出來「裝下」
而江豚則比較怕醜,很難看見其真身

「江豚身形也比較細,也比較細膽、怕醜,一般都喜歡躲起來,不像中華白海豚般會躍出水面,而是會貼近海面躍動,所以比較難看見,每年大概 2 至 5 月這段時間會比較容易看到牠們的身影。」至於中華白海豚,由於個性比較活潑好奇,除了跳躍,有時還會探頭「裝下」船隻,比較容易看見,常見出沒點在大嶼山,一年四季都能看見,「海豚其實就像高年級的小朋友般,非常聰明。像我們出海,有時牠們會認得我們的船而游過來。」

用圖章刻下豚印記

Emma 常常帶團出海尋找海豚身形。

Emma 曾到位於大嶼山的沙螺灣村做生態調查,聽到了關於海豚和以前居民的故事,「老一輩的村民分享,大概 5、60年代時,他們村前的海灘很大,延伸到機場那邊,當時有中華白海豚會定期游入海灘與他們一起玩,他們就是這樣與海豚一起成長。」這樣的畫面隨著各式各樣的填海工程、基建落成而不復在,當年攝影技術不發達,這些故事,就如同童話故事般繼續流傳,只待回憶裡再尋。

Emma 開設了海洋工作室品牌「海印」,創作不同關於海洋生物的產品。例如下圖中像鈴鐺般的吊飾,就是由海上浮標重新創作而成。

所以有些事,趁還在時就該好好紀錄。愛海洋生物至深的 Emma 愛到跑去花蓮加入當地海洋保育組織「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還受訓成為導賞員,親眼目睹更遼闊的海洋以及更多樣的鯨豚種類,什麼角島鯨、座頭鯨、偽虎鯨……如數家珍。還未目睹過的你聽得一頭霧水?Emma 乾脆自己雕刻印章,把這些鯨豚的形態,栩栩如生地透過印章呈現,有別於一般圖鑒,在介紹時還加上自己對這些鯨豚的觀察以及相遇時的情景,看著文字,真的猶如認識了新朋友似的,這些鯨豚忽爾變得不再遙不可及,而成了異常親切的朋友。

Emma 目前正著手用手製雕刻圖章製作成一本鯨豚圖鑒,還把所與鯨豚們相遇時的回憶、對牠們的觀察都紀錄下來,讓圖鑒不再是冷冰冰的描述與學術研究,而是多了一種愛與溫度在裡頭。

翻開一頁一頁的珍藏,Emma 笑說還差十多種就能完成。「以前讀地理覺得自己不屬於陸地,現在認識了鯨豚後就發覺,原來自己的使命就是連接海洋與陸地,讓更多人認識這些海洋生物。」香港尋豚記,仍待續。

撰文:莎莉 @walking_travel
攝影:莎莉、受訪者提供 IG:oceanstampsfwte

Tags : 習慣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