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綠

與大自然同居:在丘谷學會的事

這個城市裡,很多人不愛豪宅愛山居。潛心修佛的獨立音樂人Hakgwai 也不例外。小時候住元朗大棠,在雲南長大的媽媽總是帶著他「通山跑」,秋天踩單車,夏天摘荔枝。長大成家之後,他與太太曾有一段時間住在工業味濃的荃灣區,儘管二人偶爾會上山下海,但始終生活在城市,渴望親近大自然。

image

「有位日本街頭音樂人跟我說過,現代人居住在城市,用生命和時間以換取金錢去維持生活。很多人躋在狹小的空間,人與人之間其實在互相吸取彼此的能量,因而生起情緒。靠著大自然而活,就是吸收大自然的能量。」

image

生活所需 就是這些

 

大約兩年前,Hakgwai 和太太毅然成為島民。「選擇搬進南丫島是為了生活質素,為了好的空氣,最重要的悠閒的空間。」悠閒的空間,Hakgwai 確實擁有了。大半年前,他為Gaia Valley 的屋主照顧留守的狗兒,後來開始打理這片淨土。「第一次來到這裡,就連風吹過來的感覺都份外療癒。」

image

成為Gaia Valley 的主理人之後,他在這裡種植、舉辦藝文活動,邀請朋友感受大自然的療癒氣場。在大自然生活讓他吸收很多能量,感受到生活應該要怎樣過。這個下午,他趁和太太都放假,拿著住家午餐給狗兒,上來這裡掃葉呷茶。「其實人的需要就是這樣簡單,但這些對城市人來說都是很奢侈的。」

image

掃起的落葉歸於營火。

 

image

有樹有蟲有雀才有人

 

山竹過後,多少粗壯的大樹砰然倒下,更加顯得 Gaia Valley 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是來之不易的。在英國長大的屋主在九十年代來到這裡定居,便開始種樹。首先是大屋旁的一棵大榕樹,樹下還刻著植樹年份「1995」。「有了樹,就開始有昆蟲,然後有雀鳥、麻鷹,很多生命就這樣繁殖出來。」生命力的奇妙,他是在這裡學會的。「在香港,我們很容易砍樹。一棵樹要很多時間去長出來,但20分鐘就消失,再多金錢也無法彌補。」

與大自然同居,讓他學會珍惜大自然的生命力。他摘自己種的檸檬,拿著飽滿鮮黃的果實,說它們是水、陽光、幾個月的悉心照料和運氣的結合。「平時我們只用錢去買就不會思考這些,這些最簡單的事情,是最容易被人忘記。」

在GAIA VALLEY 裡被吃完的生果,都會被放進這個簡單的廚餘桶裡,釀成肥料再回歸大地。

看到這裡,你或者以為他的生活就是典型的「半農半X」。他也曾經這樣以為,但事實不盡如是。Hakgwai 曾經把很多理想化的山居夢想投放在這裡,想建用舊玻璃搭屋,甚至在島上收集了很多舊玻璃樽,然後才發現自己沒有想過一根樹幹榻下,足以令玻璃屋粉碎。想建常見於喜馬拉雅山區的無動力水泵引溪水,一場大雨就沖走了,令他領悟到不可以把人類的理想構圖強加於大自然身上。「要謙卑向大自然學習,尊重大自然,做人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可以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想法。」

我們的綠色 別人的紅色

 

在理想化的山居生活當中,他也曾以為用茶籽粉洗頭最環保,但因為這裡的水渠直落附近的溪流,弟弟提醒他,茶籽粉會令青蛙的皮膚無法呼吸,他才恍然大悟我們城市人(包括他自己)懂得太少。「所有知識都是人類智慧的累積,但我對大自然的認識還是很少。現代人懂生火嗎?這些才是人類生存應有的知識。」

為了讓更多朋友來這裡感受大自然的療癒力量,Hakgwai 在半年多前開始了「善行妙音計劃,只要任何人成就一件有益於世界、社會、人和動物的善事,可以在這裡換取音樂課、禪修讀或聲音治療。「我很想更多朋友來分享這裡的感覺,善用這一片空間,做一些令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事情。」

作者簡介:
Ren Wan
換物組織「執嘢」創辦人之一,傳媒出身,採訪環境及社會議題,現以文字工作維生,無償正職為環保工作,最關注廢物及過度消費議題。

攝影:何岳

Tags : 習慣綠
 
前往下一篇文章  習慣裸買為日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