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寵愛

我們一起學讀貓

有學者表示,貓的「喵喵」叫,其實並不是牠們的溝通方式,這種叫聲只是牠們為了讓人注意而學會的發音。

曾看過一篇採訪報導,台灣有位獸醫林子軒,通過國際動物行為諮詢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nimal Behavior Consultants, IAABC)的貓行為諮詢師(Certified Cat Behavior Consultant, CCBC)認證,成為30多名貓行為諮詢師中唯一的亞洲面孔。從事獸醫工作超過10年,林醫生指出貓的「喵喵」叫,其實並不是牠們的溝通方式,這種叫聲只是牠們為了讓人注意而學會的發音。他說其實貓是非常安靜的動物,如果一群貓生活在一起,也許數百個小時只能聽到一聲「喵」叫,相比由人類飼養的貓,發出叫聲的頻率簡直少了好幾百倍。也由於這是貓跟我們溝通而發展出來的「語言」,每句「喵」的含義亦因此不一樣,也就只有長時間相處在一起的主人,能夠明白自己貓咪叫聲中的含義。

「喵喵」叫其實是「教唆式聲音」

BBC就報導過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教授Dr. Karen McComb,對貓叫聲的深入研究結果。讓Dr. McComb產生研究念頭的,是因為她的愛貓每早也準時跳到她床上「喵喵」大叫,待她起床後貓會為她引路到廚房,讓她快快準備早餐。某次Dr. McComb參加貓友聚會,竟發現眾貓友亦有類似經驗,便請大家把貓早上「喵喵」大叫的聲音錄下,在下一次的聚會時共同分享,意外發現叫聲的音頻都不約而同地相似。她續發起大型研究,收集了近60隻貓在向主人求食物狀態,和非求食物狀態,例如玩耍、在花園撲鳥等情況下的「喵喵」叫聲,並將這些聲音播放給50個人聽,當中既有養猫經驗豐富的,亦有從未曾養貓的。結果發現,即使是沒有養過貓的人亦能聽出兩種聲音的分別,他們皆認爲貓在覓食狀態下的「喵喵」叫聲急促且不開心,聽後會產生想要幫助牠們的衝動。Dr. McComb將這種「喵喵」聲稱作(solicitation purrs)「教唆式聲音」,就僅會在牠們需要人類做些什麽時出現,比平常的聲高很多,由於振幅和頻率都跟健康嬰兒啼哭的聲音(300-600Hz)很接近,因此極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至於為何貓如此聰明,懂得運用聲音之技,滿足自己的要求,至今學者仍只能以那是貓長年被作為寵物般飼養下,進化而成的結果作解釋。所以作為貓奴,我敢說喵星人的智慧真不容小覷呀!

貓是非常安靜的動物,如果一群貓生活在一起,也許數百個小時只能聽到一聲「喵」叫,相比由人類飼養的貓,發出叫聲的頻率簡直少了好幾百倍。

貓在覓食狀態下的「喵喵」叫聲振幅和頻率都跟健康嬰兒啼哭的聲音(300-600Hz)很接近,因此極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

林子軒註冊獸醫是通過國際考核的貓行為諮詢師,指出每句「喵」的含義亦因此不一樣,也就只有長時間相處在一起的主人,能夠明白自己貓咪叫聲中的含義。

 
前往下一篇文章  醜得親民的玳瑁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