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欣賞 - 音樂會

識聽古典,一定揀在鞋盒裏聽!

老古董,還拿幹什麼?經不起時代變遷的,彷彿都要被淘汰。這,或許是大都市人的想法。

可是,這種概念對於這篇文章的主角就不太合適。歐洲音樂廳的壽命,動輒有百多年,而今次介紹的鞋盒型音樂廳,長壽不單止,而且音色依舊高水準。不過,甚麼是鞋盒型,而鞋盒型跟靚聲之間的關係又是甚麼?立即揭曉。

經精密計算的鞋盒

斷定一個音樂廳的質量,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便是它能否協助樂團,把音符傳神地送到觀眾的耳朵。

鞋盒型—固名思義,音樂廳的建築設計就像一個長方形的鞋盒。那麼,為何鞋盒型能夠相對其他設計如馬蹄型、葡萄園型更出色?已故美國聲學界的權威學者 Dr. Leo Beranek,認為最能呈現古典音樂的最佳面貌,以鞋盒型最為適合。鞋盒型的音樂廳擁有高度足夠的天花,內部亦需有不規則的石膏裝飾,聲音從舞台向著側牆、天花四散,再反射到觀眾的耳朵。背後經過精密的科學計算,令廳內所有觀眾都能感受無差異的音色,不會因座位位置而受到限制。

老古董只要保養得宜,其實不一定要被時代淘汰,更重要是視乎當地人怎樣對待音樂與藝術這回事,目前世界上頂尖的音樂廳們,幾乎有著逾百年的歷史,人生裏一定要找機會欣賞一下。

世界第二音樂廳
波士頓交響樂廳(Boston Symphony Hall)建於 1900 年的波士頓交響樂廳,外觀上看似平平無奇,內部裝潢亦相對樸實。雖則如此,但音效方面它敢認第一,無人敢認第二。19 世紀末,有位名叫賽賓的哈佛物理學教授,發現大學博物館禮堂音效模糊不清的問題,於是創立了建築聲學,以科學理論改善室內音效。然而,波士頓交響樂廳的建築聲學,正是交由賽賓操刀,採用鞋盒型設計,空間比例為 1:1.24:2.14,是建築聲學界中的「黃金比例」。

1:2 聽音樂剛剛好
翻開旅遊書,揭到維也納的一頁,不能錯過擁有 147 年歷史的維也納金色大廳(Wiener Musikverein)。其充滿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風格、金碧輝煌的裝潢,令金色大廳被譽為全球最輝煌的音樂大廳。除了外觀,它在聲音效果方面亦是備受世界好評的。音樂廳的長闊比例剛好是 1:2,適中的寬度提供有利條件,令音樂可以用更闊的幅度地射向觀眾,從而得相當雄厚而溫暖的聲音。

題外話,有趣的是金色大廳比起波士頓交響樂廳更早興建,那時候賽賓還未研究出建築聲學,那麼到底是前人根據甚麼理論而設計呢?

本地的最佳鞋盒代表
提起鞋盒型音樂廳,本地也有個被喻為「最佳古典音樂場地」的荃灣大會堂演奏廳,其反聲板設計與物料令傳音效果比擁有同樣外型的沙田、屯門大會堂更出色。國際知名樂團如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和法國廣播愛樂樂團也曾在此場地演出。可惜政府近年計劃重建荃灣大會堂,可能使這個具代表性的古典樂表演場地成歷史。

【音樂會推介:相約大師柏鵬系列 貝多芬三重協奏曲】

大家可能沒想到,這幾個音樂廳其實是根據香港大會堂的藍本而建。以經典包浩斯(Bauhaus)建築風格設計的香港大會堂,於1962年落成啟用,見證著香港發展歷史,到訪的著名音樂家多不勝數,更是培育香港藝術家的搖籃。但再好的音樂廳也要有出色的演奏者,國際知名音樂組合薛高維茨基鋼琴三重奏 (Sitkovetsky Trio)將夥拍香港小交響樂團首席客席指揮柏鵬(Christoph Poppen),在11月的音樂會中演繹貝多芬為小提琴、大提琴及鋼琴而寫的協奏曲,透過樂器和樂團的協奏來一場截然不同的演出, 體會一下鞋盒音樂廳的出色音效吧。

詳情參閱

撰文:JS
圖片來源:Pinterest

Tags : hksinfoniet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