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有一種生活叫 _ _

【有一種生活叫佛系】只緣身在此山中 生命修行者

很難想像,眼前這位穿著一身素淨棉質襯衫、帶點腼腆的男生,原來曾經夢想著揸林寶堅尼,當一位成功人士。

Manton 今年踏入 30 歲。常說「三十而立」,到這個年紀,身邊朋友都勤力賺錢,買樓、成家立室,努力向「成功人生」進發 —— 幾年前的他,也曾夢想自己成為其中一員,「以前最常看的是名錶圖鑒,最喜歡就是買西裝皮鞋,覺得自己有一天會用得著。」工作了數年,替客戶設計過幾個很滿意的室內設計,但他反而覺得迷失,感受不到快樂。那時起,佛學漸漸走進了他的生命,讓年紀輕輕的他褪去一身的華服,重新找到內在的喜悅。

衣食住行 簡樸人生
Manton 現在的人生與他以前幻想中會揸靚車、西裝骨骨、住大屋的自己完全相反。修佛後他變得沒有那麼執著於身外物。

別以為要出家避走到深山寺廟才能修佛,其實可以從平日衣食住行開始實踐 —— Manton 衣櫃裡那幾套西裝、皮鞋,如今都成了擺設,「我現在只會挑選棉質布料的衣服,鞋子也會選 vegan (素食),例如這對是用玉米的殼製作而成。」不但改穿一些簡樸耐用的衣服,也減少了購買的慾望,「上年應該只買了一次衣服,都是必要時才買。」Manton 自嘲現在穿得很「頹」,完全比不上從前,但他卻毫不介意。「以前很喜歡皮鞋,因為覺得皮鞋會越著越靚;但當你知道產業背後的真相,你就不會再買了。」


這對鞋是以玉米殼造成。

學佛學了六年的他,也開始了茹素。「起初很困難,例如我很喜歡食蜜糖雞翼,都是慢慢來。」他笑言直到現在還很想吃,但每次當想起屠宰場的製作過程,就讓他忍住了想吃的慾望。他亦坦言,茹素後少了朋友找他吃飯,「不過如果是真的朋友,也會找我,最多分開兩份吃。」


說起居住環境,Manton以前渴望擁有那種落地大玻璃的客廳,所有家具都是 Designer Brand,很講究;現在則希望有個可以接觸到大自然的空間就可,茅屋也屬奢侈。

對一般人來說,衣著、飲食方式的改變,尚且可以慢慢去習慣,但一下子收入減半,就不是個個能夠接受。Manton 修佛幾年後,終辭去了室內設計師的工作,離開這個行業,選擇到一間非牟利機構推廣環保與生命教育,「身邊朋友都很好奇為什麼我有如此大的轉變,因為人工爭了一倍以上。」而且要說起工作量,現時的工作也非常忙碌,需定期舉辦活動市集;而且一星期的其中四晚,放工後還要上佛學課,每次一個半小時。「但我沒有那種被困的感覺,因為現在做的事情,都是利他的。所以其實無論這份工比什麼 offer 我,我也會去做。」

越來越「奄尖」全因在乎


現時 Manton 家中書架上放著的,多半是佛學書,例如佛學課程所讀的整套《菩提道次第廣論》。

身邊朋友對 Manton 的改變,一半帶著好奇,另一半則也帶著羨慕,羨慕他的勇氣,可以選擇過他喜歡的生活方式。但家人卻不甚理解,「他們不明白為何突然每天晚上要上佛學。」而且因為信佛,他反而​​越來越「奄尖」,「例如我經常叫家人不要用膠袋,又因為我吃素,平常買餸就比較麻煩。」但在他的潛移默化後,家人的行為也開始改變,例如會用可循環再用膠盒去取替即棄膠袋等。


修佛讓 Manton 的生活更加慢下來,同時對生活中的每一項選擇更有意識。

Manton 對家人的態度也有所改變。「以前我覺得『顧掂』自己就可以了。現在則會帶著同理心,為他們想多一步,例如現在會幫忙做家務,分工合作。」從前的他經常向外求,心靈得不到滿足;但現在的他即使沒有車沒有樓,卻依然覺得自己擁有物質豐盛,「我有能力可以『給予』(Give)。」

水是半滿,還是半空,全憑一念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或許我們都早已擁有滿滿的豐盛,只是我們尚未察覺,一個轉念,眼前的世界就會變得豁然開朗。

撰文:莎莉
圖片:莎莉、受訪者提供

Tags : 主題習慣
 
前往下一篇文章  另一個層次的 stay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