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青不能承受的輕

文青就是不能太務實,也帶點浪漫

「我唔敢認文青。」甫開腔,米哈用一副很嚴肅的口吻答道。「我覺得認文青是一種『顯老』。」但若將文青放在一個先鋒的思潮,不滿status quo用反叛去抗拒現狀,或是想像另類的生活方式,「我又不介意你說我是文青喎。」米哈,本名何建宗,現為浸大人文及創作系研究助理教授,著有訪談集《文藝勞動》、短篇小說集《餡餅盒子》、散文集《讓希望催促自己趕路》等。

文青的虛假個人主義

「讓我先來訴諸學術吧。早在上世紀40年代德國法蘭克福學派已提出文化工業,意指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下大眾文化的商品化和標準化。」在香港,很多文青愛好大自然,穿上Muji簡約的服飾,到大南街精品咖啡店流連,然後放上IG尋找一種文青身份認同,「我覺得純綷是一種消費,那其實是虛假的個人主義(pseudo individualism)。」


簡單而言,虛假個人主義是妥協於單一現實,“the illusion of choice“,你以為自己有選擇其實並沒有,「缺乏了一種自覺性。」真正的文青應該要有青春心態,接受新事物,想像另類的生活方式,不能太務實,也帶點浪漫。

保持反叛

訪問當天,米哈穿了一件黑色西裝褸黑色T恤和一副沒有鏡片的玳瑁眼鏡,一派典型的「文青」模樣。「千萬別誤會,我一向有戴散光眼鏡,只是今天外出帶導賞,戴上口罩會令眼鏡鏡片充滿霧氣,不太方便。」之後,他若有所得地補充說:「文青也不必要獨善其身,畢竟人類都是社會動物,會受到特定的符號所改變。況且,文青的光譜可以很闊的,其定義也不能只有二元,若是這樣只會流得片面。只要自己能保持反叛性便可。」

另外,他也不會取笑別人「偽」文青。「每個人接觸文化都有起步點,(如果你喜歡電影)你不可能一開始便接觸尚盧.高達,除非你是天才。」

消費也關乎一種價值觀


最後,文青消費也關乎一種價值觀和取向。老二花廳是米哈一間常去的咖啡店,充滿電影感的裝修佈置,肯定是文青打卡熱點。「其實那是朋友阿芝(卓韻芝)和子賢開的咖啡店,子賢以前是電影美術,對美學有自家的一套。況且每個人消費都是一種投票,是對一種價值觀的支持。」

還有一句補充,訪問的真正第一個問題是:「介唔介意我影相?」米哈說:「我只介意影得唔靚。」

撰文:郭昊軒
攝影:信哥

 
前往下一篇文章  不死卡式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