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見面

和同住一屋的兄弟姊妹約會

Happy asia girl friends enjoy laughing and cheerful sparkling wine glass at rooftop party,Holiday celebration festive,teeage lifestyle,freedom and fun.lesbian couple

好久沒聊天了—你會常常浮起這樣的想法嗎?面對那個和你一樣早出晚歸,卻時間不相合的兄弟姊妹。每次好不容易大家坐在客廳,他總用手機忙着回覆工作短訊,你也忙着工作。

或者,純粹是忙着和那些見面時又會把他忽略掉的朋友傳訊息。

同住一個屋簷下,兄弟姊妹,彷彿最親,但自從你們在同一間中學畢業後,投奔不同的院校、職場,你們的活動範圍從居住的這區,各自轉而到別處,碰面的次數漸漸減少。有多久了?沒坐下來聊一次天。一星期、一個月?

有時你們的交談,會否只是晚飯時打開他的房門,說:可以吃飯了。或者你們沒有等齊人才吃飯的習慣,或者早就由從前圍坐桌前,變成各自埋首自己的手機。 

用一本書當楔子

直到有一次,他借了你一本你從圖書館借來的書,今天到期。他剛洗完頭,大概要出門,把書放到你桌上後,拿起風筒,準備吹乾頭髮,說了一句:「這本書都不錯。」

「是嗎?」你問。

他就這樣放下了風筒,談下去——在忙的東西、要出的門,原來都可以暫時拋下——只差在一句打開話匣子的說話。

 

網絡上無法好好討論的事
你們聊到,那本書有何深刻;你們從書中說的,人會想尋回小時候的狀態,聊到最近的煩惱——是否小時候遇過什麼挫敗,所以現在總會被挫敗擊倒?

你們聊起最近的不如意,他說是因為人總有預設,想要維持預設了會有的事;你們說無常,說接受,說到處理不如意事的方法,你甚至可以轉首就應用,拿去安慰別人。

這些煩惱,你困在心中好久,好久,和朋友在網上聊起,最後往往變成各自的訴苦——因為大家有空的時間不一樣,不一定可以立刻回覆,有時你只能以無奈作結。但原來見面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和兄弟姊妹——因為你不需掩飾,可以直接、像個小孩地問:「要怎樣找到喜歡的東西?」

 

發現你不了解的他
你們或者會聊到沒想過的事。例如是他回答你:「喜歡什麼東西不一定是必然,有可能是透過經歷塑造。這刻喜歡,下一刻也可以改變。」然後說:「其實我也在迷茫中。」

他也在迷茫嗎?你這刻才知道呢——你以為他一直懂得自己喜歡什麼。

你在臉書上看過他貼的都是街景,一些具藝術味道的圖像,你以為他很清楚自己,像他也以為你想繼續走現在的路。不是這次傾談,大概你們也無法了解彼此更多。

因為平日你們的「交往」只在臉書上,你們或者偶爾會like對方的東西,又或者怕侵犯到對方的交友圈子,於是只能成為連like、comment和share都沒有的「facebook friend」。

你有時會想,你最近寫在臉書上的生活感想,他會否看到?但這「交往」可能甚至不存在,因為他也許沒有看到。你會偷偷留意到他貼出的東西,你大概知道那是他感興趣的事,但他為何感興趣?你不知道是不敢問,還是沒有機會聊起。

這天,他終於忽然告訴你那天為何拍了那些街景,又忽然聊到,他分享過的某則新聞,原來他想的,和你一樣,或不一樣。

 

看見久未好好觀看的臉
你記起你們的共同朋友跟你說過印象中的他:健談或靜默,你總覺得不可思議——別人眼中的他是這樣的嗎?這刻你們聊着天,你看着在說話的他,發現原來他在分享想法時是這個樣子的:眉頭放鬆着,笑笑地——那就是別人眼中的他嗎?平日都只看着各自電腦的你們,這刻忽然有機會互相看着大家,發現,慶好大家還沒有被社會摧殘。

有次你去了旅行,在臉書上嘆說旅行竟沒有很開心,他竟然傳信息給你,給了你一個youtube link:Why We Sometimes Don’t Feel In The Moment。你追問,他傳了一大段文字,你想再談更多,但不能。你知道見面時會談的,絕對不止那段字。你沒有再回覆,但暗自許下一個願:回家後我們再談吧。

見面:專注地聆聽,專注地回應
於是這天你們聊到了。你終於明白,為何和外地朋友用Line、Facebook聊天,總是無法聊太多,終於見面時,他們會不好意思又苦惱地說:在網絡上很難講啊。

是的,我們需要表達和接收的,不止是說話,還是當下的反應、表情,盛載着思考的空氣與停頓。

我們有沒有機會聊聊天?對着網絡上的那些人,朋友、哥哥、要好的同事,你會否這樣想?我們,可不可以見面?聊一聊。

你想分享,你想聆聽,你想討論一下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而你知道他們一直會給出很好的回應——專注的聆聽以後,我們總是能夠專注地回應。

相片來源:Freepik

 

 
前往下一篇文章  及時浪漫,一起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