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同心抗逆

毒自安在家中的四種人

在肺炎疫症爆發之前,因工作而要出席的社交活動常讓我非常頭痕,明明下班後就想好好在家休息,卻還是被逼要出席一個又一個的cocktail活動、工作「派對」,擺著笑臉對只有數面之緣的人打招呼聊天,嘗試找尋互惠互利的合作機會。疫症爆發後,即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模式,所有社交活動暫停,著實說我暗地裡鬆了一口氣⋯⋯

焦慮型、抑制型、思考型及社交型
很多人以為我是外向的人,與剛相識的人也能聊上一陣,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實我屬於思考性內向型。根據美國心理學家Jonathan Cheek在2011年發表的文章,內向型人格分主要分四大類:焦慮型、抑制型、思考型及社交型。

焦慮型比較害羞,不擅長交際並會避開人群;抑制型能享受社交活動,但在他們感到自在之前都會留在自己的保護殼中;思考型在團體中都能感到快樂,但他們經常雲遊太虛,發著自己的白日夢;社交型則享受社交,但只限與親密的圈子。在疫症期間的Work From Home模式,對我來說也是一種舒適的工作環境,必要的溝通能在網上進行,大複減少沒意義的會面甚至讓我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跟幾個友人聊起,她們也有類似的感受,從事公關工作的Noel平日就需要往來公司不同地點的辦公室開會,自從在家工作後,會議次數不算減少很多,但起碼節省了不少交通時間,讓她能專注在處理實質文件上,更能比平時更早下班,與另一半享受二人時光。本身是自由工作者的平面設計師Kelvin就表示,隔離期間與他的日常生活根本沒太大分別,之前還要時不時與客戶見面交際,確保穩定的工作來源,現在連那些也不用做,反而更輕鬆。

內向型性格的人的完美工作模式!

社會上仍然有種既定的思想,認為外向的人在工作上表現更好,也更有行動力,前華爾街律師Susan Cain就在她的著作《Quiet: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中,就對這種印象進行否定。「一個人很會說話並不代表他很有想法,這兩者之間沒有任何直接關係。」Susan曾在公開演說中說到,「當我們需要領導能力或創意時,內向型性格的人也能有出色的表現。」而這隔離期就為內向型人打造了完美的工作模式,他們通常都很享受擁有自己的空間與時間去思考及工作,這段時間也証明了很多公司的整體運作並不取決於員工在哪裡上班。

來自倫敦的心理治療師Natasha Tiwari也認同隔離時期的確能讓向性格的人發揮,但卻表示內向與外向其實可以是浮動的性格取向,「外向與內向不是只能擇其一的體系,很多人會因為環境、身邊的人及情縮等等因素影響而在兩者中遊走。重要的是我們要找到生活中的平衡來支持我們的心理健康。」

說到底,外向與內向都只是一個標籤,人也是擁有多種面向的複雜生物,在這前所未見的獨特時代之下,我們還是聽從自身心靈的聲音,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步調。

撰文:Victoria Yau

圖片來源: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