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分享快樂

我想食蛋糕

二月二十四日,疫苗通行證正式實施,社交平台冒起一個每日關注組,主角是被困玻璃瓶的雲呢拿千層酥。一排排「有味 post」見證其成長:本來呈誘人奶黃色的忌廉花,第十日蒙上白綿,後來染上霉綠,外皮縮水像濕透的紙皮,驟看如生化武器育成記⋯⋯

始作俑者是個長髮男生,總在影片中大力晃頭,皮笑肉不笑地直視蛋糕。蛋糕為他女友的心頭好,沒打針的他們得悉以後不能堂食,便把握最後機會購買,卻不忍吞掉最後一件。諸多主意的他決定留它活口,放樽封存,直至不用打針進入食肆為止,還順手為這留下來的糕開個帳戶,命名為 @iwanteatcake2022。

他一人分飾兩角,有時化身蛋糕本尊,有時自稱「糕糕主人」,分享音樂,推介動畫,寫日記訴心聲。其真身為自由工作者,本業木工,兼任模特兒。原本多裝修餐廳,但疫下食肆閉門,開了也未必能內進,幕前工作更看彩數。太多事不能做,太多地方不能去,幾個月幾乎無工開,待在家中,每日更新反而成了最穩定正職。

「有時覺得自己真的很慘哈哈,你見我很多時在苦笑,不過無所謂了,都走到這一步。」言談間他常嘆氣,更多時是在傻笑,比起難過,更感無奈:「最想吃拉麵,沒有啦,我的願望很卑微。」但佛系的他常慶幸,自己還有選擇的自由,不能堂食就自煮,禁入戲院就看動畫,兩口子留家打機是生活情趣,開帳戶也是苦中作樂,跟大家共勉。

實驗始於無聊和無力,「但世事的意義都是做著做著加上去,你在這邊吸收到什麼,都是個人領悟。」這時代人人都是糕糕,無法自主,或困於鬱悶,或悶到發霉。幽默感可拯救世界,愈來愈多人 mon post,期待與蛋糕對話,就疫情訴苦,或傾吐感情工作煩惱。自娛紀錄變成了心事信箱、圍爐基地。

好幾次不慎弄跌瓶子,糕糕大翻身,他心想算啦好嗎,結果群情洶湧:「咁小事就放棄咩?加油呀!」「辛苦你了,一直好感同身受。」「點解一定要糕糕企起身?躺平都幾好吖。」放負竟換來正能量,他覺得不可思議,原來彼此並不孤單。

持續每日一 po,他心知是漫長等待,甚至是永續實驗,常懷疑人生,更不敢想像有完結的一天。他打趣說,功成身退時要搞拍賣,找有心人領養。而打從開帳戶那刻,他就構思了最後一帖的內容。任務完成要寫什麼?他狡黠地賣關子:「等到嗰日你咪知囉!」

撰文:馮婥瑤

Tags : 主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