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幫襯小店

打不死唱片舖

疫情未止,百業蕭條,一家獨立唱片店卻在三月中逆市開張 —— White Noise Records 早於2004年在銅鑼灣開業,經歷三次搬遷後,來到了深水埗大南街。香港的實體唱片鋪大多為樓上鋪,看見地面有一家獨立唱片鋪,經過的街坊都不自覺停下多看兩秒。甫打開門,踏上地面工整的黑白磁磚,悅耳的音樂繁繞耳邊,放眼望去,一張張黑膠唱片、CD 齊整地放在精緻的手工實木唱片架上,大多是外國、日本等地的音樂作品,予人一種走入外國唱片店的感覺。抬起頭來,一塊用香港北魏真書寫著「聆音察理」四字的鏡面牌匾迎入眼簾。

從沙士走到肺炎,匆匆十六載,這家唱片店仍屹立不倒,身為老闆之一的Gary說:「我好想堅持,好想啲人嚟到香港,都會見到間咁嘅鋪頭。」

三度搬遷 辛苦仍堅持玻璃窗的櫥櫃擺放了精緻的唱片和擺設,吸引了不少途人的目光。

隨著網上串流音樂興起,香港的實體唱片行業逐漸式微,大型連鎖唱片店亦全線結業,僅存的唱片店多為樓上鋪,White Noise Records 卻反其道而行,進駐地面,Gary笑說:「在疫情發生的時候,有這樣一間店鋪,可能會覺得好正面,但我比較擔心幾年之後會變成怎樣。」

除了CD和黑膠唱片外,店內亦設有卡式帶的專櫃。

2004年,他看準沙士後租金較便宜,於是在銅鑼灣開店,後來中間因加租等問題,兩次搬遷,這次又遇上業主需要將地方收回,他只得連忙四出找鋪位,發現深水埗大南街這裡的地鋪租金相宜,便放手一試。新店開張,卻又再次遇上疫情。Gary回憶,當年沙士的市道已經很差,但現在回首,才發現其實當年已經很不錯。三度搬遷,兩次都遇上逆市,還要從樓上鋪搬到地鋪,Gary坦言每次都很辛苦,每幾次都會萌生放棄念頭:「每次要搬時,唱片、黑膠,任何野都好,其實都是一種負累,但我絕不忍心不要它們。」

保留個性 為香港添上色彩經歷三次搬遷,Gary 卻沒有想過放棄,只想推廣喜歡的音樂。

在這裡走一轉,會看見許多從沒有看見的音樂分類、從沒有聽過的歌手名字,還有許久不見的卡式帶,逛一圈猶如尋寶,反倒令人覺得身處外國。但在逆市下開張,不賣主流音樂,反而推廣自己喜歡,較冷門、另類的獨立音樂,會否令生意雪上加霜呢?「很多人跟我說這行是夕陽行業,但我一向不理,有冇得做是看你如何看待這個行業。」對Gary來說,做人不能只顧埋首賺錢,他只希望將自己喜歡的樂隊,推廣給香港人知道。他也有建立自己的品牌、為不同的樂隊舉行演唱會:「你鍾意一個藝人,由香港冇人識,到很多人因為我地而認識,自己都好開心。」

除了出售唱片外,White Noise Records也會邀請團來港演出。 圖:受訪者提供

回望過去十多年,香港的小店一間接一間的倒閉,取而代之的是連鎖店、藥房、金鋪,有特色的小店已經買少見少,Gary嘆道:「就算你住在香港,都會覺得好悲哀,點解香港會變成咁?」他想像自己是外國遊客,來到香港,看見街道上一式一樣的店舖,根本不會喜歡這裡。選擇深水埗,大抵潛意識就是覺得這裡是香港難得能容納個性商店的地方,「這裡雖然看似龍蛇混雜,卻能容納各種不同的人,而這裡鄰里之間的互動、關係更是難得。」雖然他知道幾年之後,這裡或同樣會被大財團進駐,但他也希望趁現在去享受、珍惜這個地方。

店內的音樂分類細緻,許多是港人未必熟悉的音樂種類,走一趟如尋寶。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即使社會很多事都令他感到失望,他仍然很喜歡這裡,因此希望堅持經營一家有特色的店舖:「我覺得每個人,每個小眾都可以去改變一個地方,大家都參與,先可以去改變香港。」

撰文:Kathy Lam
圖片:Lam & 受訪者提供

Tags : 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