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展出大意義

【習慣同行】助人為快樂之本

網上流傳一組金句:

想快樂一小時,就去午睡;
想快樂一整天,就去釣魚;
想快樂一個月,就去結婚;
想快樂一輩子,就去幫人。

有關「結婚」那一句或許有點爭議,但不是今天的討論重點。想講的是,助人為快樂之本,到底是真的嗎?別以為這只是一句由細聽到大的諺語,背後其實有根有據。

就好似每年3月聯合國發表的《全球幸福報告》,大家通常只關心幸福國家/地區排名,卻無留意報告還會探討是什麼令人更幸福快樂,例如《2019全球幸福報告》就引用大量研究指出「助人為快樂之本」係真㗎!

報告綜合大量研究結果,發現願意花時間幫助別人的人不但更快樂,而且對生活滿足感更大,亦較少出現負面情緒。當中更有調查訪問了來自130多個國家的受訪者,發現不分國籍,亦無論貧富國度,更不受東西方文化影響,只要他們花越多時間做義工,或者捐贈更多予慈善機構,他們的主觀幸福感就越高。

其中一個研究更發現人越大,幫人越快樂,尤其是年過40之後。研究以超過1千名美國中年及老年人為調查對象,發現與相信「性本惡」及對社會相對憤世嫉俗的人比較,相信「性本善」及樂於助人的受訪者活得更加快樂。而且年紀越大,在幫人之後獲得的滿足感越大。

 

除了主觀感受,「助人為快樂之本」在生物學角度亦有根據。當我們幫助別人而獲得滿足感時,大腦會分泌「快樂荷爾蒙」安多酚(endorphin)之餘,體內亦會釋放「擁抱荷爾蒙」催產素(oxytocin),令人感覺放鬆及舒壓,並產生親密、信任、安全感等等,更有研究稱這種愉悅感為「Helper’s High」。

 

不過,越幫人越快樂也是有大前提的,就是你有選擇「幫不幫」「怎樣幫」的自由,一切由心出發。有時候不一定是做大事才可以幫人,為身邊人創造每日的小確幸,簡單如關懷問候、幫襯小店等等,在量力而為之下,出一分力去幫助身邊人,可以為社區加多點人情味,不只令周遭be a better world,更令自己be a better me,為你我他凝聚更多快樂能量!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戀愛可以持續到天長地久》劇照

 
前往下一篇文章  時裝工場設計的布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