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重新發掘好奇心

我們都是慣性動物,每天搭同一班車,同一條回家的路,每日在社交媒體接收舊瓶新酒的資訊,見同一群朋友,留在一個生活框架,然後「碌Facebook」時總是覺得人家的生活特別精彩?那未必是因為你的生活真的特別沉悶,而是你遺忘了好奇心這回事。

溜狗的朋友有沒有察覺,你每天帶著牠走同一條路,你只是呆呆板板行走,相反牠好像每天都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牠們並不是忘記自己每天都走同樣的路,但牠們每日都帶著好奇心去探索當日的不同氣味和事物。

好奇到上太空
好奇心這回事,我們與生俱來都有。小朋友事事都要問到底,大人做甚麼,樣樣都要試。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根本無需主動汲收知識,只要乖乖坐著,被灌輸一大堆教科書內容和規矩,連發問也要舉手才可以,問題多多又會被嫌笨。隨著知識和歷驗的累積,求知的步伐會停下來,只專注於熟識的範疇。難怪愛因斯坦也說過:「如果好奇心能夠捱得過正規教育,簡直是奇蹟。」

社會教導我們要專注於自己的範疇,但懷著好奇心去體驗不同事物,拉闊我們的思想和生活空間。世界上最有創意的人都是好奇心爆棚,總是漫無目的地周圍探索,而不會只留在自己的框框之內。Steve Jobs 就是一個好例子,明明是個電腦人,純粹因為好奇而跑去學字體設計,日後Apple的設計才會如斯美侖美奐。人類上太空也是源於好奇,所以就連NASA 的火星探測車也命名為「好奇號」。

好奇夠大人會自HIGH
當然,不是人人都大志都是做教主、上火星,儘管留在地球做個凡人,好奇心都同樣重要。美國心理學教授Todd Kashdan 曾出書《Curious》論證好奇心是豐富人生缺少了的成份,他指出懷著好奇心去主動探索新事物會帶來喜悅、人生意義和個人成長。他曾經在訪問解釋:「每個人都知道好奇心是怎樣的,但我們總是忘了自己可以在我們既知的事物當中尋找新事物,如結婚二十年的伴侶。主動去運用這種力量,我們就可以創造更豐富的人生。」

這個論點是有科學根據的。神經學界權威期刊《Neuron》曾經發佈一項研究證明好奇心會令人體釋放多巴胺,亦即是令人心情愉悅的化學物質,為甚麼我們在熱戀時特別快樂?也是因為大腦會釋放多巴胺。(那麼好奇心是不是令人有戀愛的感覺?問得好,自己去找答案吧,好奇寶寶!)

有好奇心的人,對於周邊的事物更加敏銳,所以更能在日常生活當中發掘新驚喜。你覺得平平無奇的東西,他們也會找到一百個驚嘆的理由,所以他們的生活彷彿特別精彩。

現在,就透過習慣重燃你的好奇心:

  1. 看一本你平時不感興趣的書
    每次逛書店都會自動自覺夢遊至你最感興趣的書區,人人都會這樣吧。不如找一次嘗試去平時不會去的區域,例如烹飪、歷史和哲學等,或者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 繞路上班或回家
    這個又稱為「habit release」,把視野從自己的習慣中釋放出來,選擇另一條路徑回家或上班,你會看到不一樣的光景。
  3. 找一樣東西學學
    現在簡直是學新手藝的最好時代,隨便都可以搜尋到大大小小的工作坊。雖然你另有高就,但學學沖咖啡和拉花,why not?
  4. 多聆聽,少發表偉論
    或者你相信自己很有道理,但嘗試細心聆聽別人說話吧。每個人的說話都結合了他的經歷和個人想法,儘管未必每一句都會令你獲益良多,但總會給你點點滴滴的新訊息。
  5. 學習《乜都得先生》
    電影《乜都得先生》入面的占基利本身是個失婚獨男,晚晚看DVD,因為參加一個「Yes」講座後必須向每個機會說「Yes」,於是人生變得大不同。可不是說你要凡事都答應,但問問自己是不是過於習慣say no,把很多機會之門都關上了?嘗試做個Yes Man,或者會把你的人生帶到不同的地方。
  6. 做個問題少年
    世界上沒有無聊的問題,只有不願思考的無聊人。看似問最無聊的問題,或者是另一個知識寶庫。

圖片來源:Unsplash

Tags : 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