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身邊總有一個工作倦怠症患者

每天睜開眼,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不想返工」。但即使再提不起勁,想起永遠做不完的工作,還有一大堆帳單,只好硬著頭皮換衫出門⋯⋯你有試過這樣生活嗎?有的話,可能你已經是「Burnout綜合症」(又被譯作「工作倦怠症」)的患者。可能你以為Burnout只是代表過勞、工作壓力大,但在法國、丹麥及瑞典等國家已將Burnout視為一種病症,並列為請病假的合法理由。不過諷刺的是,奴性深重的亞洲社會才是Burnout綜合症的重災區,不想成為沒有靈魂的工作奴隸,你要學懂遠離Burnout。

Burnout,不只是壓力這麼簡單

 單是Burnout一字,已經叫人想像到一個人被工作燃燒殆盡的樣子,相信沒有人會想這樣行屍走肉地過活,但目前這現象卻尤如「喪屍」病毒,在全球發達國家之中蔓延。Burnout的全名其實是「Occupational Burnout Syndrome」,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Herbert Freudenberger於1970年代提出。最初的病例多數是從醫護人員身上發現,除了因為龐大工作量引致,更關鍵的因素是「過度犧牲自我奉獻他人」這種出於自身的壓力來源。

那麼,Burnout與一般壓力有何不同?根據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這個為量度員工Burnout程度而設的調查,列出的3種主要病徵為:情感衰竭、憤世嫉俗和感覺麻木。患者會常常會感到極度疲倦而造成情感上、精神上、以及生理上的無力感,對身邊的事物喪失期待,並對自我產生懷疑。而Burnout不止影響精神健康,同時亦有可能誘發生理疾病。根據《Burnout: The Secret to Unlocking the Stress Cycle》一書的作者Amelia Nagoski親身經歷,她在修讀博士課程時因嚴重腹痛而送院,後來才知道是因為Burnout症狀引發炎症。醫學界近年也加倍關注Burnout與許多慢性疾病之間的關連。

你是高危族群嗎?

 當然,在繁忙的現今社會,再不止限於醫護人員,而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患上Burnout綜合症。除了工作性質之外,研究人員發現引致Burnout的因素還包括生活方式,以及一個人的個性本身。多數患者都是被工作佔去生活大部分時間,缺少娛樂或放鬆的空間,他們可能背負的責任很多,卻沒有能夠協助的家人朋友,所以經常會感到單打獨鬥,更易因為心力交瘁而被拖垮身心

另一高危族群是完美主義者或責任感極強的人士,對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而且不願假手於人,最終卻「做死自己」。

陷入Burnout,有如患上精神疾病,並不是睡醒一覺就會冇事。所以還是這一句,預防勝於治療:

  • 平日盡量有不少於6小時的睡眠
  • 抽時間做運動,或與親友見面都有正面幫助
  • 不需要刻意為自己安排更多節目或娛樂,即使在家放空也是一種放鬆
  • 可嘗試在公餘時間offline或不check電郵,讓自己完全遠離工作
  • 習慣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work hard亦要play hard!
  • 如果平日工作傾向重複刻版,不妨在假日參與一些完全另類的活動,讓自己開啟新思維
  • Nagoski還建議為自己寫下訃聞,藉此思考自己是個怎樣的人,甚麼又是最重要的,從而調整生活

祝願你不會變成社會上另一個「喪屍」。

作者簡介:Y | 熱愛咖啡因,瘋狂執拗地活著的一個人。
圖片:Unsplash

 

Tags : 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