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用感覺治療感覺

先說一個故事。一個病人因手術切除了腦部額葉一部分,他從來IQ甚高,擁有美滿的事業和婚姻。手術過後,他的IQ沒受影響,但不知怎的就變成了一個沒有悲傷沒有沮喪沒有任何情緒的人,事業和婚姻觸礁。一切來自他不能再為自己做任何決定,不管是挑選一支什麼顏色的筆,或當天該要如何完成不同職務。後來他的神經科學家Antonio Damasio發現,那是因為他大腦的情感區域受損了,無法將理性和情感連繫一起。原來情感是幫助我們選擇、組識,甚至決定所接收資訊的重要度的重要元素。

沒有感情,沒有理性
在很久之前開始,我們便活在一個相信科學,相信理性的時代,將感覺視為無關重要的東西。甚或總是聽到什麼來個理性討論、理性表達之說,但其實所謂理性,必然要放在情感之後。上述故事裡的神經科學家Antonio Damasio有本書《事物的奇怪順序》,提到不論是感知、學習、記憶、想像、推理、評判、決定、計劃,或以心知進行創造,感覺都會伴隨着,它根本無時無刻和我們的生命一起存在。

若感覺不存在,「我們」,作為「人」,甚至會終止存在。

學習相信感覺,運用感覺
要學習相信感覺,正好可以應用在我們如何「照顧」他人感受時,正是簡單的先聆聽,別先理性分析。譬如當朋友跟你說他的信用卡碌爆了,欠下巨債,你是第一時間叫他好好管理賤財,分析哪間銀行什麼什麼計劃?當朋友說跟你說他為近日的疫情感到焦慮和沮喪,你也是第一時間跟他討論新聞、數據,或是哪裡買物品來解決?自然地,你知道那是不好的做法,第一件事,是先聆聽一個人的感覺。

其實大部分人不是沒有同理心,只是我們總是輕易將不同難過的事情分門別類。正如當朋友的傷心事是戀情分手了,我們相對較易處於感情的一方,先聽他說先陪他哭,但若是其他如欠錢之類的事,我們卻會輕易走到科學頭腦理性角度一端。其實生活上的種種挫折,哪怕是如帳單簽多了,或是工作上做錯一個微小決定,我們首先要做的,仍然是照顧感覺。

當你在照顧一個人的感覺,即是你在感覺他的感覺,以「你在感覺他」讓難過的人的感覺好一點。

Antonio Damasio也說:我們很容易將情感視為可有可無甚至是危險的現象,而不是視之為生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持者。無論原因為何,忽視情感都會使人性的描繪變得貧乏。若不將情感納入考量,就不可能對人類文化心智有適當圓滿的描繪。

要感覺,為的也是使我們重拾人性。尤其在如此艱巨的時刻。

撰文 :  Heidi Wong
圖片來源:《A Star is Born》劇照、Unsplash

Tags : 好習慣
 
前往下一篇文章  性格決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