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減少身外物:快樂不等於擁有得多

有說三十而立,長到二十幾三十歲,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願景,有自己的追求,並為著這個目標努力著。捱更抵夜,朝九晚九,都是為著得到夢想中的生活。我的病人大部份都是在職人士,比較年輕,在工作上都有些成就,穿得身光頸靚的也不少,但我有時會鼓勵他們辭職,去放一個長假,為自己的身心重開機一次。站在中醫師的立場,犧牲健康去換取更高的收入既是划不來,而且他們聽起來並不快樂。

印度整體是比較貧窮的,錢都在極少數人的手上,但街上的小攤販、貨車上的搬運工人、走在街上無所事事的青少年,臉上卻常常掛著笑容。我家樓下的守門人,他的人生就這座三層高建築的地下,日間工作,到了晚上就把布往在地上一鋪,躺上去就睡,每當早晨,我問他:「你好嗎?」,他總會笑容可掬地回應:「好,好,女士。你呢?」,從沒聽他說過自己過得不好。香港是全世界最富裕地方之一,跟據2015年的數據,是全球第六,但香港人的快樂指數很低,很少人對自己生活真正滿意,原因不在於生活拮据,而是想要的東西太多。剛畢業時想找一份工作,有了工作就會去找收入更好的,收入有了就會想消費,消費得起後就會想買更貴更高級的東西‥‥‥

有目標本來是好事,但當心裡想要的越來越多,在追求中不得自在時,有沒有想過什麼時候該停下來?印度和香港的對比例子,證明擁有多少物質,並不跟快樂成正比,相反,擁有得越多,可能就越煩惱,因為處理的事情也多起來。一雙好皮鞋總是要抹油的,新車總會變舊需要維修。消費的一刻很容易,咭刷下去的一剎快感就是爽,不過僅此而已,以後要打理時,就很苦惱,我們的生活,被這些大大小小的苦惱,弄得好累。我常常聽見病人說自己「身不由己」,不論是富裕的還是貧窮的,總是訴說著自己不能停下來是因為身不由己,要忙這個忙那個,說到底,是因為對自己所擁有的放不下,於是投資得更多,把人生當作為一場跟許賺不許虧的賭博,把健康、時間、快樂都賭下去了,回過頭來沒有得到快樂時,就來埋怨。

欲望拿起來很容易,要放下很難,誰都不想自己的生活質量降低,但偏偏要維持生活質量,就令人疲於奔命。其實,做人不用那麼累,要自在,也不用立刻就炒老闆魷魚,可以由減少消費身外物開始。問問你自己,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你有那麼多雙腳,穿那麼多對鞋嗎?衣櫃裡的衣服,有多少是連標籤都還沒除下的?你手上的名錶,有誰看得見?你的朋友會因為你不喝貴價紅酒,而跟你絕交嗎?你的手機快一點跟慢一點有什麼所謂,除非你是股票經紀一秒鐘幾百萬上落。想一想,是你在消費,還是欲望在消費你?當你去消費那麼多身外物回來時,你真的需要它們嗎?身外物,即是沒有也不會影響到你生存的東西,除非你在家裡的米缸空了,交不起房租了,否則你就有能力減少添置身外物。當你減少消費時,儲蓄就會變多,不用花費時間去打理,就更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你有多久沒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呢?

古語有句叫「反樸歸真」,可以理解為去掉外在的裝飾,回歸到真實的自己。看清楚欲望就只是欲望本身,有時只是因為人有我又要有,又或只是怕失去,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就不會盲目地把人生耗在追求這些身外物上,迷失在一次又一次的追求之中,忘了自己本來想要的,其實只不過是快樂自在的人生。


碧姬
註冊中醫師,隨外派工作的丈夫住進塵土飛揚,喧鬧熱情的印度。相信每個經驗都是人生課題,相信每份因緣都是來得剛剛好。

碧姬 FB Fanapge : https://www.facebook.com/bombay23

Tags : 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