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拖延症發作?你不是懶,你只是害怕

躺在床上最後一刻才起床、老闆打電話來催才交 proposal、deadline 前的一分鐘才交功課…… 作為 「死線戰士」(deadline fighter)的你,是否覺得這些情節似曾相識?很多人經常把「等一下才做」、「明天再來想好了」掛在嘴邊,但事後卻懊悔不已,甚至怪責自己浪費光陰。

許多人歸咎「拖延症」是懶惰的表現,但其實真正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很可能是出於恐懼。

你為什麼愛拖延?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問題的成因。懶惰是不少人對「拖延症」的解讀,但這樣完全對事情毫無幫助,因為懶惰也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成因。真正讓你拖延,遲遲不願行動的真正原因,很大可能來自你的「恐懼」。


Credit: thoka maer

害怕什麼?綜合了《拖延心理學》一書中的某些拖延心態,可以得出以下四種:害怕失敗,害怕成功,害怕離開人際舒適圈,害怕不完美。

1.害怕失敗
「我一定做不好,還是不要做好了!」在遲遲不願意行動的背後,其實很可能覺得自己無法成功,既然最後徒勞無功,倒不如直接放棄行動,只草草完成了事。


Credit: thoka maer

2.害怕成功
有些人明明可以做得更多,為什麼卻一直拖延不再踏出另一步,拖延不動呢?因為在這個「能者多勞」的社會,能力好的人往往被受到更高的期望,隨之而來可能會承受更大的工作量與壓力,有時甚至超越了可負擔的範圍,所以寧願拖延,因為害怕成功後要負上更多責任。


Credit: thoka maer

3.害怕離開人際舒適圈
比起未知與新挑戰,人下意識都會選擇走舒服、舒服的路。因為每次要完成一項新任務,總是會伴隨壓力與挑戰,這種感覺讓人不安,為了逃避這個不安的感覺,所以傾向選擇「拖延」。


Credit: thoka maer

4.害怕不完美
有種人很喜歡計劃,務求要計劃到最完美才開始行動,結果到臨緊死線才被逼開始,最後往往得到強差人意的結果,形成更深的害怕心理,周而復始,變成惡性循環。


Credit: thoka maer

打破恐懼 只需踏出第一步
中國專欄作家雨荷在《你打起精神5分鐘幹完的事,打起精神卻要3小時》這篇文章中提到,要解除焦慮,其實只有一種方法,「只有行動才能讓人不焦慮,只有往目標邁進,才能真正擺脫恐懼。」

既然你的焦慮來自目標本身,那麼完成這個目標就能消除你的恐懼吧。

《五秒法則》的作者梅爾.羅賓斯曾歷經事業陷入瓶頸、婚姻頻臨崩潰的狀態,但為了不要面對自己「悲慘的人生」,她幾乎不想離開自己的床鋪,是很典型的害怕失敗拖延者。後來,她受啟發於火箭倒數5 秒升空的畫面,決心善用 5 秒法則,立刻起身著手做事,人生因此有了 180 度的改變。

不想繼續拖延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把目標拆開不同的小項,每次直接在心裡倒數 5 秒就行動,因為每當你多思考、遲疑五秒,你心中原本想做的那件事情,可能就不會發生了。別看輕你的一小步,正如執行「阿波羅計畫」的太空人Neil Armstrong所說,你的一小步,可能是人類的一大步呢!

撰文:莎莉 @莎莉斜槓人生提案
圖片來源:Pinterest

 

 

 

Tags : 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