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拉鏈的故事

做人千祈唔好慣!有一些事,我們總習以為常,穿牛仔褲拉上拉鏈,穿風褸拉上拉鏈,揹背囊拉上拉鏈⋯⋯但在你毫不在意順其自然條件反射般一拉的動作背後,可曾想過誰發明了拉鏈?甚至,最初發明拉鏈時是幾經波折,一開始時拉鏈(zipper)更有個非常架勢的名字:Automatic Continuous Clothing Closure。

齒牙咬合,所以叫zippers
據說,拉鏈的雛形,最初源於人們穿的長靴。十九世紀中期,長靴很流行,特別適合走泥濘或有馬匹排泄物的道路,但問題是,長統靴的鐵鉤式紐扣多達20餘個,穿脫極為費時。人們便想盡辧法,究意怎樣解決這個難題?那麼,把時鐘撥回1851年,美國人Elias Howe和Whitcomb Judson發明了用鈎環來鉸合,更有個非常架勢的名字:Automatic Continuous Clothing Closure,但由於最初他們的設計是以銅來製成,一方面成本太貴,製成拉鏈的價錢太高,另一方面,若只用於軍靴上,用途也不太廣泛,便不能普及起來。


日本藝術家鈴木康広常以日活小點子作為創作素材,一次搞鬼地造了巨大的「拉鏈船」,在海上拉開了一條大拉鏈。

我的名字YKK
直至1912年,Whitcomb Judson的員工對這種「自動鈎環」進行了改進,把鏈上的每個齒牙改成了上凸下凹的形狀,這樣齒牙能完全一一對應咬合,既不易卡住,也不易脫節裂開,更賦與它一個新的名字——拉鏈(zipper)。

當然,真正讓拉鏈發揚光大的是一個日本人 —— 吉田先生,他覺得明明拉鏈設計非常實用,用途亦可以非常廣泛,只要把它改良得方便耐用和價廉物美,市場無可限量,於是便嘗試把它改為塑膠,成本平了一截,再申請為專利,大量生產。之後,便是歷史—這便是你我最常見YKK的故事。YKK的全稱其實是Yoshida Kogyo Kabushikigaisha。

很多時候,偉大的發明只在你我身邊。

撰文: 郭昊軒
圖片來源: Unsplash

Tags : 習慣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