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唔駛學鬼佬:適合東方人的飲食調養

香港人的飲食習慣或多或少有點偏西式,早上一杯咖啡,下午一杯奶茶;早餐吃穀類早餐,晚上出外應酬吃大餐;空肚食水果、沙律,飯後吃甜品,這些「鬼佬式」飲食,是否適合作風半唐番的香港人?事實上,香港人雖然生活已西化,但體內還是東方人的基因。中醫常常說天人合一,在養生層面上就是指要不同地區、不同人的體質去調整飲食作息等生活習慣。生活在華南地區的香港人,還是採東方人的傳統飲食為宜。

香港位於亞熱帶地區,除了秋冬天較為乾燥,濕度都較西方高很多。或許大家都有經歷,在春夏天時胃口總是不大好,容易腹脹,又或是肚瀉,一到秋冬天就好了,這就跟天氣的濕度有關。天氣潮濕,會令脾胃有水濕,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出現消化系統不適的症狀,春夏天常見腸胃炎、豬流感等等,在中醫來說,都是跟香港的氣候有關。

那這濕氣呀、亞熱帶呀,跟我們的飲食有什麼關係呢?在上面我們提到原來脾胃有濕,人就會生病,用同一種概念,那麼直接吃水濕較重的食物,會不會令脾胃濕?奶類就是其中之一。

image

西方人日常會來一杯牛奶,在咖啡、奶茶裡面又會加牛奶,早午餐裡也常常有牛油、芝士等等,奶類對於他們來說不能缺少,但他們天天吃,很少有問題,我們吃,卻容易令脾胃生病,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體質跟他們不同。根據研究,東亞地區人士有九成以上有乳糖不耐症,患有此症的人難以消化乳糖,在食用奶類後,容易於現腹瀉、嘔吐等消化系統疾病。相較於西方人17-20%患病率,作為東方人的我們,實在不能說自己的體質跟鬼佬一樣。另外,氣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西方的氣候乾燥,身體外型較為健碩,他們需要較多蛋白質去維持身體的運作,而東方人相對瘦小,脾胃矯嫩,所以傳統上我們的食物都是口味清淡,易消化的熱食為主,熱食對保護脾胃功能有好處,令濕氣較易排出,適合生活在潮濕地區的香港人。即使是西方人,來到香港同樣要改變飲食去適應潮濕的氣候。曾經遇上一個居港外國病人,來港幾年一直維持著以前的飲食習慣,朝朝飲牛奶,日日喝冷飲,晚晚飲啤酒,結果食不下嚥,咽管收窄,人越來越瘦,於是給他調養了好一些日子,把飲食習慣徹底改變過來才好了起來。

image

或許你會說,我喝了奶沒出現症狀,是不是就可以經常喝奶/吃奶類製品呢?我建議最好還是少喝少吃。乳糖不耐症表現出來的症狀可以是急性或慢性,奶類的濕邪在不同的人身體裡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反應比較劇烈,會立刻肚瀉並排出,也有些人的身體未能對濕氣作出即時反應,而是儲存在身體內,慢慢排出,就會表現慢性的腸胃道疾病,例如胃漲、大便稀爛,又或是出現過敏性症狀,例如鼻炎、濕疹等等。西醫說這是過敏,中醫管這叫濕邪。當然了,水濕重的食物不止奶類,我只是以奶類作為例子,其他例如啤酒、雪糕、糖份很重的甜品、魚生等等,都是比較寒濕的食物,應淺嚐為宜。

對於東方人的飲食調養我有幾個建議:

image

1. 吃溫暖、易消化的食物/飲料,例如粥品、腸粉,尤其是早餐
2. 不空腹吃水果/沙律
3. 少吃奶類及奶類製品
4. 早上吃得飽,晚上吃得少
5. 少肉多菜,因為我們不需要太多蛋白質
6. 不用限定自己一天喝多少杯水,口乾時喝就可好
7. 吃甜品雖然能帶來好心情,但還是點到即止吧 🙂


碧姬
註冊中醫師,隨外派工作的丈夫住進塵土飛揚,喧鬧熱情的印度。相信每個經驗都是人生課題,相信每份因緣都是來得剛剛好。

碧姬 FB Fanapge : https://www.facebook.com/bombay23

Tags : Good B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