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習慣綠

看見看不見的山徑

山本來只是山,路都是人行出來的,可是山徑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可能你想都沒有想過,什麼是山徑?山徑由誰建?甚至可曾想過若果不懂得珍惜和愛護山徑,親近大自然卻在傷害了大自然,做成看不見的傷痕。以為看見?其實看不見。一起守護香港的山野。

大嶼山大東山 (圖:香港旅遊發展局)

無形中的破壞

不是要危言聳聽,如果你早時有看新聞,竟然有人在大帽山郊野公園放煙花拍婚紗相;要命呢,入秋風高物燥,萬一發生山火怎樣辦?拍片都還好心高呼:「喂,小心山火喎,好危險㗎喎,走唔切死人㗎喎,唔係講笑呀⋯⋯喂,睇住火燭喎。」不過山友提示未獲理會。又或是大嶼山大東山自從被媒體不斷宣傳深秋芒草景致,隱世秘景後,早已成為熱點,大量遊客慕名登上大東山,簡直有人滿為患,更甚的是人們隨地棄置垃圾,甚至有人以樹枝生火,留下灰燼。就算撇除這兩個「缺德」的例子,近年或因疫情關係,愈來愈多人行山遠足、進行各式各樣的郊野活動,香港的山徑使用量大增,令一些熱門山徑路面急速退化,草地不見了,破壞愈來愈嚴重。而政府也責無旁貸;維修時索性急就將天然山徑變成長長的水泥梯級,令原有的自然景觀大打折扣。

「可持續山徑」理念

這裏其實更想告訴你由環保組織「綠惜地球」提倡的一個「可持續山徑」(Sustainable Trail)理念,是指「山徑地表能夠支持當前和預期的適當用途,對相鄰的自然生態系統和文化資源產生最少的影響。」不要被冷冰冰的名詞嚇怕,簡單直接地說,就是每一個人請謹記良好的良好的行山習慣,減少山徑的天然損耗。


另一方面,有關政府部門也要用心一點思考,怎樣去恰當的建造和維護山徑,例如如何盡量就地取材、善用天然材料 ( 例如石頭、木材 )、因地制宜地建設或維修山徑。後者可能是決策者的問題 ,衷心建議他們可看一看最近由綠惜地球出版的《看不見的山徑——香港可持續山徑之初探》;而作為山徑使用者的你和我,則要謹記以下行山守則:

走要走正路。不要自行開闢捷徑,都知道路都是人行出來,你走人又走,人走你又走,可能已無形中破壞周邊植物。

量力而為。挑選合適自己能力的路線,強行挑戰陡斜的山坡,自己危險之餘,也可能因為技巧不夠借助旁邊植物,或拖行斜坡加速山徑退化。

勿生火。真的不要心存僥倖以為小心一點便可,意外就是意外。

真心希望認同請分享。

撰文:郭昊軒
圖片:《看不見的山徑——香港可持續山徑之初探》

Tags : 習慣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