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 contact」由細聽到大——眼神接觸是溝通中重要的一環,無論聆聽還是說話,眼神都擔當重要的角色。在成長中,我們也總被教育要做好「eye contact」。然而,你又有沒有試過,在課業以外的日常對談時,反而雙眼無從自處?
用eye contact交流,勝過千言萬語
《Psychology Today》曾分析眼神帶來訊息,比如說,說謊的人或會以「過度」的眼神交流去掩飾自己;當人對一些事或人感興趣時,瞳孔就會放大;直接凝視可被視為威脅或邀請;人在真正地笑與假笑時,眼睛的形態會不一樣。
除此以外,日常生活中的眼神接觸是表達對對方的尊重、友好。因此,無論是小組討論,抑或匯報,眼神接觸也是重點訓練與評分的一部分。
為甚麼還是難以跟人有eye contact?
有些人會將此歸納於內向性格,但原來也可能與大腦有關!
日本京都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要同時處理別人的說話,以及在對話中保持眼神接觸會對大腦造成負擔。大腦難以同時思考正確的對答內容及專注面部表情。因而,當人需要思考,或在腦海中尋找不太熟悉的詞語時,就會選擇中斷眼神交流,集中處理語言部分。
在思考同時,怎樣看起來仍然有眼神交流?
心理健康網站《verywell mind》就介紹過幾個方法:
在對話開始前就開始建立眼神交流。
在想移開視線時,避免直接挪開視線或低頭看,可以去看對方臉上其他位置,如眼睛附近的人中、鼻子等。
移開視線時,要慢慢進行。
當想移開視線,可藉做手勢、點頭時的空間移開,看起來會比較自然。
眼神交流是日常的功課,研究指出,成年人平均會在 30-60% 對話中保持眼神交流。或者要保持高度的交流甚難,就讓我們好好練習吧!
撰文:獨行女子 @itsmenml
圖片來源:Medium
Tags :
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