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航空技術成熟以來,世界的距離彷彿縮短了,卻又拉遠了。八千里路瞬間跨越,雲和月也不再珍貴。名勝景點猶如霧裏看花的川流,岸邊的人來了,看了,記憶在相片,迷失在腦海。
獨行,加上一雙記者的眼,成了千帆的定錨。
我一定會回來
《獨行的距離——記錄者的觀察手記》的作者李雨夢,從來不安於份。作為前記者,早在香港動盪之前,她在大學期間休學,走過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的東南亞國家;畢業後乘坐西伯利亞鐵路,橫越波蘭、匈牙利、英國。她去過的地點,有熟悉的,更多是不熟悉;經歷更與一般旅行相距甚遠:反世貿、難民潮、大選,不滿之夏。大變以後,她離開了,但亦留下一句:我一定會回來。
一個記者的成長故事
2019後,物理上未回,寫下一本離香港距離遙遠的遊記,讀畢卻又發覺,距離並不遙遠。最近的,有烏克蘭由廣場革命到對抗俄羅斯入侵:「面對強敵,烏克蘭人每每展現出來的抵抗精神,無論是2013年發起的廣場革命、最終導致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下台,以至如今面對俄羅斯的入侵時,對強權的不屈服,使得『榮耀歸於烏克蘭』的這句口號,如此擲地有聲。」
遠的,有2013年柬埔寨執政黨在選舉上的首次挫敗,2015年緬甸昂山素姬的大勝。「當天有大量民眾湧到民盟的總部外,在他們的臉上,感受到那種喜悅之情」。
她寫下國外人民在民主勝利下的喜悅。然後,當香港讀者想到兩國未來的倒退時,想起某些的記憶,方覺殊途同歸。
她在〈後記〉中說:「這是一個旅行者的故事,也是一個記者的成長故事,一路走來是不斷相遇與別離的過程。原來在整理及書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已在不知不覺中走了一大段路,那些在路上的經歷與養分,深刻地烙在我的身上,使我成為今日這個模樣。」讀畢此書,不論是物理抑或理念,讀者所看到的,或許比親身旅行所見的,更為真切。
撰文:S.
圖片:《獨行的距離——記錄者的觀察手記》
Tags :
習慣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