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幫襯小店

手打魚蛋老字號重生 二代延續蔡瀾至愛潮洲粉麵小店

「我人在香港,想到魚餅,也只有『夏銘記』,不作他選。」食家蔡瀾先生曾在專欄多次盛讚潮洲粉麵小店夏銘記麵家。他對夏銘記的鍾愛,甚至親筆提字「夏銘記我至愛」送贈小店。

這間連食家都讚不絕口的老字號於 1983 年創立,專賣魚蛋魚片麵等潮式粉麵。與坊間的彈牙乒乓波魚蛋不同,夏銘記的招牌魚蛋每顆都是人手以軟漿方式手打製作,魚味十足,軟綿細滑。

多年以來,夏銘記曾落戶於何文田、油麻地、西營盤等地區。40 年過去,夏老師傅退下了火線,一度於 2015 年結束營業,當時不少街坊大嘆可惜。今年七月,兒子 Roger 繼承老字號的招牌,夏銘記於佐敦白加士街重開。那份軟綿綿的手打魚蛋,回來了。

Roger是老字號潮洲粉麵小店夏銘記第二代接班人。

老店換新衣

和Roger相約在佐敦夏銘記新店做訪問。甫到店內,一身黑衫黑褲,頭戴型格黑超的Roger一邊招呼客人,一邊指揮伙計工作,事事親力親為。多年以來,夏銘記累積不少捧場客,名人如杜琪峯、狄龍、陳寶珠等亦曾慕名光顧。然而,再度開張的夏銘記沒有張貼任何一張與名人的合照,Roger說:「有麝自然香。」

夏銘記的魚蛋和魚片,每天以軟漿方式手打製作,魚味十足。

重新裝修後,夏銘記搖身一變,換上湖水藍色的皮沙發,簡約的木牆和富現代感的小吊燈為這間老字號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店面換了,但食物的味道仍然保持水準。訪問期間,已有好幾位顧客對Roger讚賞有加。

手打魚蛋

忙碌好一會兒後,Roger終於有時間和我們聊天。他說,夏銘記的故事,要由開店前說起。

60年代,夏老師傅和太太居於九龍城寨,把家中當成工場,自己打墨魚丸、豬肉丸。當時,夏老師傅已薄有名氣,做好的墨魚丸都是交貨給尖東有名的潮式酒家。「最輝煌的時間,尖東七成以上的潮式酒家都是我們的客人。」

夏銘記開業以前,Roger父母是做食品加工批發起家,當時的手打墨魚丸已深受歡迎。

直到1983年,何文田勝利道有間粉麵檔經營困難,問夏老師傅有沒有興趣頂手。初時,他十分遲疑——本來食品批發的生意做得好好的,他又未做過食肆,認為有一定風險。但在太太的鼓勵下,兩公婆決心頂下檔鋪,「夏銘記麵店」正式開張,專賣手打魚蛋、魚片麵等潮式粉麵。後來,麵店搬到油麻地,兩夫婦每天劏魚、打漿、唧魚蛋,一做就是四十多年。

有別乒乓波彈牙魚蛋,夏銘記的招牌魚蛋口感軟滑鬆化,每一口都是真材實料。

直到現在,Roger仍然沿用媽媽的配方,每天新鮮劏魚,再以人手打作軟漿唧魚蛋,過程當中從不溝粉。別小看小小一顆雪白魚蛋,至少要由三種海魚混合,包括黃鱔、白䱛、九棍魚等,才能做出魚味十足,軟滑鬆化的口感。「這才是真材實料的味道。」

子承父業

以為老字號總希望後代接手,Roger父親卻十分反對兒子入行,「做飲食業實在太辛苦了。」在英國完成碩士、出身後一直在東南亞做生意的Roger,2012年因媽媽患上心臟病,回港幫忙父母打理麵店。可是三年後,兩老的身體難以負荷長時間在廚房工作,決定結束粉麵小店。

眼見家店結業,Roger一直覺得惋惜。決定不顧父親反對,接棒經營。零入廚經驗的Roger由握刀開始,手把手學習家傳手打魚蛋的技藝。「左手每根指頭都切傷過,額頭皮膚也曾遭細菌感染 。」埋頭苦幹七年,算是學有所成,「夏銘記」的招牌由他再次撐起。

Roger把家業堅持下去的動力,來自於顧客的讚賞。

「前世做錯事,今世做飲食」。曾經,年近半百的Roger後悔過放棄做得不錯的海外生意,每天躲在工場和廚房劏魚打魚漿。但眼見老客人回頭光顧,大讚他能保持父母水準,便是他堅持下去最大的動力。兩年前,Roger的媽媽過身,他希望能把味道一直傳承。雖然每天能製作的份量不多,「味道夠真,才是最重要。」

撰文:Janice Hui
攝影:Tay Wong

Tags : 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