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幫襯小店

年輕解牛師 活現庖丁解牛

「禮楓記」有別於一般街市肉檔,給人一種時尚、整潔的感覺,兩位年輕店主阿禮與阿楓親力親為,兼顧「庖丁解牛」、聯絡客人、網上宣傳以至走遍全港送貨,務求每一層面都要盡善盡美。

現代「庖丁解牛」技術一絲不苟

禮楓記以售賣「騸牯牛」起家,這是一種經過閹割過的牛隻,其特色是油花分佈比一般牛隻細緻,肉質會較為腍滑和甘香。

兩位店主均表示,拆牛是一種專業,務求做到「骨肉分離」,削岀一片又一片脂肪比例均勻,啖啖可口的牛肉。師傅主要會用兩把刀拆牛,第一把是骨刀,主要用來切出黏在骨上的肉;而第二把是較常用的牛肉刀,用作拆解無骨的部位。而眾多部位中,牛頸骨是較難拆的地方,因為在處理過程中,需要順着頸骨和頸椎的形狀慢慢拆解,稍有不慎就會破壞牛肉的品質。

禮楓記以售賣肉質會較為腍滑和甘香的「騸牯牛」起家。

兩位店主指出只要了解牛隻的肌肉和脂肪分佈後,就會更容易挑選自己想吃的牛肉口味,例如吃火鍋的話,可以選擇油香味較重的「腩頭」,因為這個部位只要白灼過後就會變得較為彈牙;而「腩心」則較為幼嫩,且牛肉味濃,亦是吃火鍋的好材料。

由零開始拆解牛 傷痕纍纍不言敗

牛肉的不同部位,切時要使用不用的刀,非常精細

在合作開店前,阿禮本身在魚檔工作,阿楓則經營中醫診所,而兩位「毫無關係」的陌路人,慢慢成為合夥人,則要由學習解牛時說起。當時兩位正向牛肉業界大師,人稱「牛王莫」的莫景雄先生學師。學師期間,兩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而且更互相鞭策對方,兩人相約凌晨四點起床,一起到屠場學習「庖丁解牛」,直至晚上才捨得停手下班。

阿禮在切牛,為開店做好準備。

「拆牛」並非易事,需要手、刀、電鋸並用。當時作為「拆牛」新手,兩人的技術都十分生疏,加上未學會調節力度,難免發生意外。帶着疼痛的傷口,即使工時長而繁雜,兩人都堅決地表示當時「從沒想過放棄」,不言敗的精神成為了經營店舖的最大動力。

親自走遍十八區 自身信用是依據

「不要讓你的罪行變成習慣」是阿楓貼在店舖當眼處的座右銘,目的是要提醒自己要努力工作,切勿因日後得志,而養成庸懶,怠惰的壞習慣,最終一事無成。
阿楓提醒自己經營牛肉檔要勤力。

阿禮憶述開店初期,每天都會親自騎電單車送貨,即使日曬雨淋,八號風球仍堅持如此,為的是希望客人能品嘗新鮮及上佳的牛肉。這些暖心的舉動,又或者對一般生意人來說所謂「費時失事」,不合乎成本效益的行為,都為他們帶來不少「熟客仔」,以及其他肉檔難以比擬的良好口碑。

不少熟客來到禮楓記購買牛肉。

近年來香港人生活習慣改變,網上購物早已成為大趨勢,連買菜亦漸漸可以轉到網上進行,加上比街市感覺更乾淨的超級市場大行其道,街市彷彿早已逐漸式微。

兩位年輕的老闆,一方面「固於傳統」,在街市開設肉檔,另一方面卻「順應潮流」,籌備購肉網店,吸引年輕一代;他們也不時開辦網上直播,教大家如何烹調牛肉。不過他們始終喜歡與街坊面對面的互動,「不時有啲婆婆會嚟到鋪面傾吓偈,打發時間。一嚟就傾咗成個鐘」阿禮笑說。無形的關係,就在街市這個小小角落,慢慢形成。

撰文:Vincy
圖片:紅桃

Tags : 好地方
 
前往下一篇文章  休 cafe:以心代眼沖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