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習慣

有種香港字體叫「監獄體」

香港交通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路上放滿大大小小的路牌為人們指導方向,市民早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但自小已對路牌感興趣的 Gary,在去澳洲讀書以後才發覺,原來香港路牌非常特別,「澳洲當地路牌好唔靚,先發現原來香港路牌排版非常美觀!」

路牌,傳承著城市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其中最令 Gary 著迷的,是 70 年代開始出現、到 90 年代漸漸被取代的「監獄體」路牌,完全由囚犯親手製作,而且還用上了現在逐漸被遺忘、甚至被認為是「錯字」的印刷字體,「從這些路牌的字體,讓我重新認識舊香港,無論從歷史抑或文化上都別具意義。」

在囚人士手製 獨特的「監獄體」

無論是搭公共交通工具、抑或駕車的時候,或許大家都曾看過這些筆劃兩端比中間較寬闊、Gary 稱之為「喇叭口」的字體,而且筆畫常常粗幼不一,甚有手寫的風格。而的確,這些路牌全都是人手製作!

監獄體與電腦全真黑體的分別。

原來 70 年代開始,懲教署接手生產交通標誌和路牌,並交由在囚人士以印模方式製作。由於當時路牌的中文字體沒有標準,這些「監獄體」的尖銳筆鋒與特別的設計,就成了別樹一格的字體風格。一直到 90 年代,漸漸用電腦字體取代人手製作,字體亦開始變得單一,「據我們統計,現在全港只剩下 5、600 塊『監獄體』路牌,97 年開始製作的路牌都改用『全真粗黑』電腦字體了,最後一塊我們發現還用『監獄體』的,就是在西隧的路牌。」

異體字的消失

受科技發展的影響,消失的不單是特別的手寫字體,還有古老的印刷字體,「這些『監獄體』路牌多是用俗稱異體字的印刷體,因為電腦的字體是基於楷書,屬於教育局制定的『常用字字形表』,所以路牌也摒棄異體字而採納了正體字,漸漸大家就忘記了以前的書寫方法。」例如馬場的「場」字寫法是「塲」,還有東涌的「涌」、和青衣的「青」字、元朗的「朗」字等。「小時候我跟路牌寫,老師說是我錯,長大後才發現,為什麼寫印刷體就是錯呢?」

這些「監獄體」路牌全部都是由人手製作,其中葵涌的「涌」、和青衣的「青」字是印刷體,令排版更美觀。

「印刷體」的出現,其實就是為了排版上的美觀。楷書書寫時是斜體,因此會出現點、撇等形狀,但印刷體卻全是直線,例如「言」字,楷書是一點、三橫,而印刷體就是四橫,目的令視覺上更整潔美觀,呈現了以前設計師對美學的追求。許多人或許認為印刷字消失無傷大雅,但 Gary 卻有另一種看法,「就好像我們會說簡體字簡化了繁體字般,為什麼我們卻會任由另一種我們曾經有過的字體消失呢?日本對印刷文字及平常寫的文字會分得很清楚,現在還可以用印刷字體去登記自己的姓名,將漢字字體的文化保留得很好。」

現在部分印刷體被認為是錯字,不少已另外貼上「正體字」作修改。

Gary 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道路研究社」,除了致力研究香港道路設計及其改善計劃,近年來更收集全港所有的「監獄體」,實踐「監獄體再現計劃」,利用工餘時間製作,目前已經完成收集 3000 多個字體,希望於 2 年內可以完成,「其實我不求大家都用印刷體,只是覺得大家要知道這種字體的歷史與故事,不要當它是錯字就可以。」

撰文:莎莉
圖片:@道路研究社

 
前往下一篇文章  絕版石磨砵仔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