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沒有原因卻想發脾氣,及後才後悔自己語氣太重?那可能是被「踢貓效應」影響了你!
「踢貓效應」(kick the cat effect)
有關「踢貓效應」源於心理學家一個用來描述「情緒傳染」(emotional contagion)的比喻。坊間有很多不同版本,大抵也關於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場華麗的晚宴,一位騎士被領主當眾訓斥了一頓。受挫的騎士回到自己的莊園時,見到管家沒有及時迎接,就大鬧脾氣。管家心裡委屈,回家後就找了個理由,罵了妻子一頓。妻子難受極了,看到兒子在床上亂跳,就給了兒子一耳光。孩子莫名地挨打,心情糟透了,就一腳踢到正在身邊打滾的貓兒身上。
就這樣,原本一個訓話,最後卻牽連甚廣,連小貓也莫名其妙成了受害者。當人有些壞情緒無法正常排解時,很容易(甚至不自覺地)就會把情緒遷移到別人身上。當有人成為自己的出氣筒,心情好像好了些,卻不知道,那股暗黑力量正在蔓延!
在「踢貓效應」裡,壞情緒一般都會隨著社會地位、關係高低來傳播,如上司向下屬發洩,大人向小孩發脾氣等。在生活中,越親的人對我們的包容度越高,越容易成為我們的發洩對象。如果不想讓愛人無辜辜被「懲罰」,發脾氣前停一停吧!
怎樣才能避免「濫殺無辜」?
我們可以嘗試問問自己為甚麼生氣、為甚麼想發脾氣,避免自己因不自覺就衝口而出,對別人造成傷害。散散步,把心情寫下來,讓時間帶走負面情緒。當見到身邊人正氣在頭上,也可耐心聆聽,避免硬碰硬,讓負面情緒傳播開去。
每次話衝出口前,先停一停,感受這股情緒,然後深呼吸,慢慢幻想自己呼出這些負面情緒,然後專注於呼吸之中⋯⋯幾秒後,你會發現自己剛才那股很想罵人的衝動會慢慢靜下來。當然這需要對自己有很強的覺察力,絕對是考驗。不過,慢慢練習,說不定能拯救身邊人,也造福社會和自己啊!
撰文:獨行女子 (@itsmenml)
圖片來源:《Anger Management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