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好地方

街坊帶路連結社區

「你上一次來到北角是甚麼時候?」甫坐進北角強記飯店,嘆著牛腩麵的阿Luke和Ranger問我。我邊努力回想,卻告訴他們我一個新界東人實在分不清,到底北角、炮台山、鰂魚涌、天后是「邊度打邊度」。Ranger笑著告訴我,「我自己的分法就是在中央圖書館劏一刀,一邊就是炮台山,一邊就是銅鑼灣,然後去到香港『大酒店』,就是北角同鰂魚涌交界。」

Ranger是北角老街坊,住了北角二十幾年,最近才成功「上樓」搬走。近來「街坊帶路」新開的一條北角導賞團路線,就是Ranger自己開發的,他笑說:「呢條線可以好有趣、可以好沉悶,視乎你同我有冇共同興趣啦。」

「街坊帶路」是阿Luke(譚健樂)於2016成立的社會企業,希望舉辦本地導賞團,創立深度社區體驗,從而帶來正面影響,目前在深水埗、火炭、彩虹都有導賞團,服務不同受眾。「有時我地用的視覺是由上而下,但重要是點樣聆聽社區,就好像今次這條北角線,都係由Ranger而起,我地想找街坊去參與返件事。」阿Luke說。

(右一)Ranger和(右三)Luke以自己的經驗和認知設計多條走訪社區路線。

 

景點結合自身故事 建立街坊共鳴
走出強記飯店,跟著Ranger走,對面就是新光戲院。「北角可說是一個很無趣,或是很沉穩的社區,街道變化不會特別劇烈。」Ranger說,新光戲院就是例子,「廿五年來間隔基本上完全一樣。」說完歷史,Ranger講起自己小時候與家人偷入新光戲院的故事,阿Luke則指,『街坊帶路』的特色是加入導賞員的自身故事,「最好是講一些在當地發生過的故事,引起大家的共鳴。」

如果說新光戲院是北角的必到景點,當Ranger帶我們停在北角商務印書局門前的時候,可說是相當意外了。「你見過一個唔識寫字嘅小學生未?」Ranger問我,說起他小時候患上大腦麻痺,影響肌肉發展,原來這個區域就是他由幼稚園、小學,到大學畢業以後經常「打躉」的地方,「我搵工不太順利,你說社會完全不歧視殘疾人士是假的,但我媽媽又成日叫我出去搵工,我覺得上網看的東西有限,所以就經常來書局『打書釘』。」後來Ranger遇上了街坊帶路的導賞員訓練班,就自此踏上了導賞之路。

沿著英皇道轉右,穿過電車站,就到了春秧街街市。雖則說Ranger是老街坊,但他也透過規劃導賞路線了解北角更多,例如春秧街上的振南製麵廠。「以前細細個會成日行春秧街街市,但長大少少就覺得濕、污糟,結果做了廿幾年街坊都不知道有間店叫『振南製麵廠』。」走進這間於北角扎根六十年的上海製麵店,李師傅迎面與我們打個招呼,對於Ranger帶我出現已見怪不怪,「我地以前的招牌拆了,所以有次有個客人話在對面住了廿幾年,都不知道我們在這裡。」看著春秧街變遷的他雖然對保存舊區特色顯得有點心灰意冷,但仍然歡迎街坊帶路和他談天,「雖然我地講完可能都係咁,但你唔知嘅、我知嘅,咪講比你知囉。」

春秧街街市內藏著許多老店,有些連住了幾十年的街坊都不認識。

振南製麵廠於北角扎根六十年,見證北角的變遷與大小人事。

 

社區是流動的 故事在不斷豐富
「導賞好玩的地方就在這裡,隨著人不一樣、互動不一樣,同一地點發生的故事亦都不一樣。」阿Luke說,「社區是流動的,每一日都會有新的發現,春夏秋冬、時間不一樣,路上可能多了人在曬被、曬菜乾,又或者是多了棵植物,觀察一個社區的改變可以細微至此。」所以街坊帶路想做的不只是單方面「輸出」,而是雙方交流,每走一次北角,故事都可以更豐富一點。

「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個個小點,但我們有幾常可以連起成線?導賞希望這是一種形式,將大家連在一起。」阿Luke說。

但線連起來後,又希望達到甚麼?

對於Ranger來說,線連起來,是希望大家重新認識及發現社區,在失去前會學懂珍惜。「麵廠之嘛、師傅之嘛、無咗咪無咗囉,但我們真的不願見到香港最後只剩下一堆石屎。Ranger認為關心社區非因要有特別議題才去關注,是因為身為香港人,有一個身份,就應該有責任關心,不然「香港人」這個身份就會非常空洞。

阿Luke卻說,他會刻意去避免回答這個問題。「每個人會有自己的諗法,希望他們會去採取行動為社區做點事,街坊帶路就是一個平台讓大家重新認識社區,不論最後的答案是希望保育社區、建立共同身份還是環保亦可,只要連結起來每人用有限能力行一小步,已經可以有很大改變。」

攝影:鄧文俊

Tags : 好地方